大慈母家書2015-04-12

2015-05-15 15:54:48

各位聖徒們大家聖安如意

今年雨水量截至目前還是不足,致使須要面臨省水、限水的過度期。水,沒有人不知道它的重要,只是現在因為水少了、不夠了,再度被喚醒珍惜它的意識。就世俗而言,水,被包裝成「財」(錢水),而有見水則發的說法;水,在佛法上泛指為智慧。老子若水章第八,以水喻德與人,講得透徹。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面對水荒的窘象,身處正法的九蓮修子,如何天聽?如何泰處?如何省思?

九蓮聖道乃奉天承運,道脈傳燈,無令斷絕也。本道白陽三盤正法修子, 識透天時,順應天命道運,聖凡雙修,迎合理數,與時俱進。唯,末劫收殺,處於共業環境之中,面對因果之速報,貧富生態之挪移,先得後修,不是僥倖,更明白的說這正是實力時代。

此書信,囑咐九蓮聖道修子:人道圓滿,天道之基。是以,舉凡個人之修身、品德之頤養、後天之事業等等,總言之,進德修業,必須在三清四正、先天後天、公私聖凡分清、做到不混的根本上,圓滿無漏。

其中,就以「後天之事業」做進一步講述。

道統,自紅陽西方第二十八代祖,亦即東方始祖「達摩祖師」傳承到第十六代祖,紅陽期終結;然,道脈無令斷絕,遂而至第十七代祖正式進入白陽期,也就是白陽初盤,二盤為第十八代,吾道白陽三盤為東方第十九代。在紅陽時期皆為先修後得,「出家、修行、得道」,千里訪明師,萬里求口訣,講的就是紅陽期的得道。今,白陽期先得而後修,只要經引保師引度保愿,就能求得大道。不過,「易中有甚難」,因為,求道容易,後修就不見得容易了。所謂:無有後過,方有前功。

舉凡你想得到的、說得出來的,沒錯,都屬後修。但簡明的說,後修的真功夫,不單是想和說而已,『做』更是根本重點。佛規第六「重聖輕凡」、佛規第十「手續必清」,從字面上很明白,沒有人不懂。然而,落在現實環境所迫,或許有的人就鬧迷糊了。這是令人感到遺憾,同時,也是必須正視的關鍵問題。

「重聖輕凡」,九蓮聖祖的啟示是:明體達用,厚薄分明也。這可不是能讓人假聖業道務之名,行個人利益便宜之事。這個前提清楚,立場明白,大體方向明確了,行為做法就不容易偏離了。可惜的是,有人掌握不住體和用,結果,盡失分寸,功不及過。

舉個例說:這個社會,同時存在兩種人,賺錢的人和花錢的人。賺錢與花錢是互為因果而存在,沒有好與不好;但是,如果為了賺錢而坑花錢的人,那就不好,或是為了少花一點的錢而黑了賺錢的人,一樣不是好的。花樣越多,慾望越深,人心越複雜越迷失。我們是修道的人,是要把道傳出去的人,千萬不能在錢與利益上,圖方便、犯糊塗。

事業正道,營營之心,必須做到情理法符合實際。投資、做生意,離不開錢,錢離不開人,因為,不夠錢,投資不了、生意做不了,怎麼辦?找人借錢、招互助會、向銀行貸款……,琳瑯滿目、五花八門的借錢管道,不用還嗎?當然要還。聖凡雙修,是人格道格要齊備。

重聖輕凡,是在任何時刻都不能因為既得的利益而犧牲掉道譽。

手續必清,是有取有歸,有借有還。

遺憾的這個社會越趨功利,有借有還的教育不夠徹底。九蓮聖道的道場,在有借有還的這點認知上,希望加強並實踐。人總是有手頭不便的時候,總是有需要周轉的時候,但,這些時候,人家幫助你「方便了」、「周轉了」,是要還的。一次還得了,就還乾淨,一次還不了,兩次、三次,不管幾次,就是要還,還到清楚。

「仁義莫交財,交財仁義斷」,這是衝突、是悲歌,不應該存在你我他的修辦道場。俗話說,朋友有通財之義,當然是,在社會如此,在道場也如此,但,不能強求不能強迫。然而,今天正法道場,必須落實修子具備正確行為與正道見解。因此,同修間不管是事業的合夥,或是賣與買、銷與售、借與貸,一旦這關係建立了、成形了,就必須嚴守公平公道、真實無欺、兩廂情願、有借有還。

雖然,傳辦道者,我們只有教育權,沒有生殺權。但,如果說,已經存在公私聖凡錢財糾結不清者,藉此書信,希望循循善導與修正;當然,若是存心恣意惡貸,破壞道譽,擾亂修行路者,各長老院領導聖職們切勿漠視;同時咐囑巡察院暨監事會,謹慎維護道場秩序與修子修辦權益,不過也提醒切記,不得反置身而亂其中。

會產生借欠關係,多數係一時無力舉重,面對償還,越須認真、誠意的面對幫助你紓困的人。很多人在互為債權關係之後,因為還無力償還,自覺難以顏面,選擇避不見面,這樣是不夠勇氣與智慧,也容易遭人誤解。再說合夥事業關係,在蜜月期度過後,很多現實問題延伸出來了,理智、信任,可以提升人的大格局與事業的成就,疑心、計較,只是加速失敗與毀譽,沒任何好處。有些關係的構成,如果避免不了,或已經事實,修辦道者,只能努力致力的將「花」開好,把「果」結好。畢竟,同修共辦也不是一朝一夕的締緣,要努力圓滿,不要任性破局。

語重心長啊!只因為真理的路和修子的道果,是最重要關注的。殷殷企盼,深切叮嚀,也不是對弟子們沒信心,只是修行的心路,有崎嶇就要開墾,有不平就要疏暢,有阻塞就要鏟通,心一旦障礙了,路就會關閉了,修行就難了,回心做佛就更不可能了。所以,為師希望將每一位弟子領回觀音淨土,從此不在生死業海因果中輪迴,一旦有機會再來人間,也是乘愿來度眾,不是來還債受生死。

                                    師 淨蓮 2015412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