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0 九聖順天長老院仙佛班紀錄
台灣地區仙佛班 公元二0一六年十二月十日 十一日 丙申十一月十二 十三日 白陽大護法八覺尊者正氣大摩訶薩慈示: 各位大家先坐下,大家辛苦了,很多都是不遠千里而來,護法在這裡要恭喜大家,能夠沾受天恩師德滋潤,也恭喜大家,在座都是有智慧的人,修辦道一生,唯有憑藉著天恩師德的真天命,以及依憑著住世祖師的真理,真真切切的去實行,才不枉費大家能夠有如此的機會。 短短兩天的仙佛班,各位,儘管身體很疲憊,但大家還是要打起精神,把握這難得的機會,真正的理氣象能夠一貫流暢,可以嗎?護法也就不多佔大家的時間。 南極仙翁慈示: 各位賢士,今天是什麼日期?(仙佛班)還有呢?今天幾號?再過幾天,就怎麼樣了?也已經是一年的尾巴了,對不對?大家在這一年當中,吃了哪些東西?有沒有吃很多很多?是有多多?有沒有人要來分享一下,自己吃了什麼?我老仙看五號笑得這麼開心!(定志:從一般世俗來講飯麵吃一堆,在道場中參班機會較少,除了今年有成全家人三位大哥及姊姊求道)所以,是你收穫多,還是他們收穫多?(應該都有)這個就是懂得將吃過的食物分享給別人,這樣大家知不知道? 各位賢士,大家吃了這麼多,有沒有想過要分享給別人吃?還是說吃過了就忘記味道了,有沒有?換坤道回答。(李宛臻:這一年來吃了好多,進入九蓮聖道,今年參班很多,可以分享給家人朋友患者,深深體會,當道長、道師給題目,要後學學習講演,這是我自己學習到最多,當我看到患者,也可以把握機會講出來成全對方)患者需要的是什麼?(患者有病就要吃藥,昨日有位患者說在工作上不如意,弟子分享道中真理,邀請他來參班)好,所以食物是每個人每天都需要吃的,但是吃進去,有沒有讓自己吸收到養分,也很重要,那麼,有沒有人是今年第一次吃大餐的?(坤和:東西要分人吃,互相分享勉勵,大家都是大家庭)所以,各位賢士,大家今天來參加法會,是像剛剛講的那位一樣,來分享的還是來吃的?吃了,有沒有想要馬上分享?等到回去了之後,又還會不會記得這個味道? 提筆:「所謂真理不在言詞,諸相俱足,佛,變化神通,千百億化身耳,故覺性流行,則顯佛光,佛光普照,則率性普施濟眾也。」 各位賢士,大家還記不記得班規講解的時候,講了一句,天運至鼎,然後呢?道運開泰。這天運至鼎是什麼意思?(江道師:現在天運火風鼎,道運地天泰)所以大家都在什麼裡面?都在同一個鼎內,接受烹煉,各位賢士,大家都是一個很好的食材,你們要怎樣料理自己?又要怎麼去料理別人?有沒有人要來分享一下?(李宛臻舉手)等一下你剛剛講過了,再拉一個人起來講(林經理:分享怎樣料理自己,修道過程中要學道,內聖外王,進一步料理別人,跟同修一起互相勉勵,精進積極,提升自我,跟隨前輩腳步,多學習多付出)希望你也可以再加緊腳步一點。各位賢士,同樣的料理,不同人料理,就會有不同的料理產生,有的人能夠煮的可口,所謂色香味俱全;有的人煮的很好,可是卻很難入口,還有沒有別的可能?有沒有?他都放一樣的料,不同的人煮,還有什麼可能?是不是也會有賣相不佳,吃起來卻很爽口。所以,就算是料理,其中也有道,各位賢士,大家現在都在同一個鼎中,接受共爐之火,所謂同修共辦,這意思就是要你們要能夠懂得用你們自己的食材,與所有其他的人事物融合,這樣才能夠做出一道道美味的佳餚。 各位賢士,大家有沒有很喜歡烹飪,看來只有坤道喜歡,現在就讓大家體驗一下,要如何做出一道佳餚出來,看看大家料理的手藝如何,料理本事到哪裡!安祥道長、如雲道長,你們依組跟單位分成四組,你兩組、妳兩組,先去辦,(依辰瑞組辰厚組,各兩個單位分組)都有分成兩組了齁?所以現在有幾組?(四組)現在每一組要準備一道佳餚,要怎麼準備?每一個人想一道食材寫下來,料理的步驟,分配給每個人做,有一個人記錄下來,這樣知不知道?知道要準備什麼佳餚齁?當然不是要炒菜,炒菜要廚房準備就好了,今天來參加法會是做什麼的?了解就好,現在就給大家時間準備,晚一點再出來看看,現在就可以動作了啊! 濟公古佛慈示: 各位賢士,早上分組的還記得嗎?第一組誰要上來發表分享?沒有人要出來,大家就都站著喔,要端菜出來端這麼久,大家都肚子餓了,這組有參與的人在哪裡?要上台啊,不是一起煮的嗎?怎麼零零散散? (順德單位江涵榛:佳餚是火鍋,食材清潔乾淨、切好,熬湯處衡、依序說明大家是什麼食材,經過一個小時會有香味,備好爐具,將炒過的香菇放進去,接著所有的料都進去後煮三到五分鐘,就可以一起分享) 你剛剛唸那麼多,全部都在這裡嗎?不是說每樣食材都丟進去了,有些食材不知道自己是哪些食材,不會到位。(如雲補充)這是你寫好、你指定他們的嗎?(是,剛才有討論有些有寫了,但因為即將要12點用餐,所以在用餐後,再跟如雲道長一起完成後續的安排)知道自己是什麼食材的舉手,自己寫的舉手,是同修前輩寫的舉手,你兩個都舉,說好是要自己想,你們要準備什麼食材要自己想,就算時間不夠,我們要自己想,東西要自己提供,怎麼可以別人來,難道我指定什麼,你們就可以變出什麼嗎?如果今天有機會展現的時候,你們要能夠握機,去想我能夠展現什麼,我能夠做什麼事情,自動自發,不是來不及就隨便,想說反正有前輩在沒關係,可以嗎?前輩指派給你們,你們也不一定要啊,修道要心甘情願,這個心甘情願,也必須要你們懂得自動自發,明白嗎?身為前輩,大家都上台,還姍姍來遲,這樣可以嗎?好,大家有覺得美味嗎?感覺還不夠喔,大家給他們一個掌聲,換下一組。 (祥德單位林慧珍經理:佳餚是羅漢齋、佛跳牆,使用高級食材,香菇兩位、紅蘿蔔三位、芋頭兩位、栗子兩位、猴頭菇兩位、白菜一位、冬粉一位,步驟先爆香,放水,將其他食材依序放入熬煮兩小時)大家都有吃到嗎?看得到吃不到這樣嗎?你呢?(林經理:就是高湯,湯頭就是要跟大家融合在一起,祥德單位的同修都很合作,就像我們熬煮的湯頭很香,讓大家都可以聞到。)聽起來,剛剛前面講到,每個都是高級食材,在座的大家每一個是不是都是高級的食材?但是食材擺了很多,每一個食材甚至都有兩個人去提供,意思是可以煮很多人很多人吃嗎?那煮的器皿是不是要夠大?這個器皿在哪裡?(林經理:在我們的道場)剛剛兩個單位,一個組報告完過了,有沒有沒有參與到的?在現場的呢?有沒有漏掉的?(廣播:請常則、奕牟、濟澈火速到真宰殿報到)你們的後學在煮好料,你們身為前輩沒有來怎麼可以?是我招喚你們來嗎?(安祥解釋)(常則:報告因為有班會其他工作在身)但是這也是很重要的事情,缺少了他們可以嗎?忙不可以當藉口,應該要適時,該做什麼事情就做什麼事情,他們也很忙,了解嗎?你們也要去關切,有沒有少了什麼?食材都準備得很好,也知道怎麼煮好吃,但工具呢?你們這麼多豐富的食材,有沒有夠大的器皿去烹調?所以不是我老衲叫你們來,是這些後學叫你們來,可以換下一組了。 這組好像都老經驗!(泰德單位陳稟嶧:佳餚是大補湯,藥材、水熬煮,麻油、薑爆香,香菇爆香,爆香食材放入高湯裡,素雞、素羊肉、紅棗、紅蘿蔔、蓮子、素丸、南瓜、高麗菜、大黃豆依序放入,接下來調味料胡椒粉,程序正確。) 那你呢?(陳稟嶧:廚師)這樣聽起來是說得一口好菜,實際去煮不知道可否煮出這麼美味的滋味?(我們泰德單位大家有沒有信心?有~)那你自己有沒有信心?(陳稟嶧:有,弟子後學做過餐廳)不只是煮菜的功夫要對自己有信心,修辦道的功夫對自己有沒有信心?(陳稟嶧:仙佛慈悲弟子有信心) 這大補湯真的是有夠補的,每一個,幾乎都是陳年上等藥品食材,這個意思就是你們人生經驗就是可以為大家去補的食材,你們有把你們的功能發揮到最大嗎?儲蓄了那麼久,放了那麼久,為了就是可以去大用,明白嗎?修辦道到這麼大的歲數,希望大家可以堅持走到最後,好嗎?下一組。 (安祥道長: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你們就要知道寶的好,要知道如何去用寶,不然可惜了。 (仁德單位逍遙道師:佳餚是素粽,依序介紹食材,有很多從國外進口,首先爆香香菇素火腿,栗子花生蒸,開始包,包好後蒸40分鐘,這個過程給我們的啟示,好比修道。) 這個粽子包好是什麼粽?台灣粽還是馬來粽?台馬粽好聽嗎?九蓮粽不是更好聽?剛剛說台式的、還有馬來式的,今天能夠包成九蓮粽,靠的是天命的殊勝,大家的用心,才能包出美味好吃的粽子,這個口味如何?可不可以包的美味?色香味俱全給大家?不可以留著自己吃而已喔! 奇怪,說大家都有參與,有沒有沒有參與到的?來來來,我看一下,(看著寶文長老)你做什麼?來者是客,你顧問喔?當然不能只來學習(劭仁)每一組都有去關心嗎?(安祥:弟子是調味料)調味料,所以你都有參與(龍護:在旁邊聽)只有聽、只有看,身為前輩怎麼停留在學習,有沒有起到帶動的作用?(明倫:猴頭菇,如果要煮的話)你有上去嗎?自己一鍋嗎?要大家端出一道佳餚,自己要如何端出一道佳餚?要做器具、要做食材,要做主廚都無法,所以身為領導者,你們不主動參與怎麼可以?怎麼要照顧到那些後學?只顧著自己是不行、不夠的。 各位賢士,剛剛上來報告的每一個人,就是拿著紙報告的那個人,是主廚嗎?讓你們每一組去準備料理,這裡面有沒有主廚,有安排到嗎?有安排到的舉手,(陳:有)主廚,是大家都聽你們意見嗎?還是你們有去網羅大家的意見,(陳:我們這組有網羅大家的意見。)其他組沒有主廚了?(逍遙:弟子有大概問大家的意見,不了解的再以經驗分享。)好,各位賢士,當大家很多人共同準備一道佳餚,我看得到裡面很多的食材,有調味料,大家有沒有記得準備工具?剛剛主廚的人,大家提供意見的時候,有沒有想到說要有一個人去做料理,那麼這個食材準備了,才能端出來大家享用,是不是,大家在討論,在煮的過程,有沒有產生火氣的?廚房很熱最容易煮到脾氣上來的,大家都沒有產生這個狀況?還好,大家都有修,能夠和樂的完成一道菜。在討論的過程,大家是聽一個人講,還是大家集思廣益?料理的食材是大家自己想要提供的,有沒有遇到食材不合的?那怎麼辦?(如雲:有,有一個番茄放大補湯不合,再改食材。)那蕃茄怎麼辦?都提供出來了,浪費了可惜,可以當水果,誰說吃補湯,不可以當水果啊!各位賢士,這當中那麼多食材,各式各樣都有,只要大家能夠想到,去找到,就沒有不能夠用的材,就看大家如何活潑應變,考驗大家煮飯、料理的功夫,用怎麼樣的心、態度、方法,來料裡各式各樣、來自不同地方的食材。 各位賢士,大家在料理的過程,大家煮出來的都是每一個人吃得高興的口味嗎?如果大家都可以吃得高興,在料理的過程絕對不是以一個人的喜好、口味、以一個人可不可以接受來論斷,是要大家彼此溝通協調,假如只用了自己可不可以接受、自己喜不喜歡來去料理,那麼各位賢士,這樣要如何成為三天的大廚?怎麼樣能夠大器的去裝載一切?所以運作道務不是憑藉著一個人就有辦法推展道務,大家是共爐之火,彼此付出心力,有好的用心,大家要能有正確的做法,才可以使每一個人能為上天所用。在場的大家,參與在料理的過程裡面,剛剛問有沒有大廚,大家都安靜,其實每個人都是主廚,是自己的主廚、團隊的主廚,同時也是彼此間的幫廚。如果以一個體系裡面來說,長老院裡面,院中心是主廚;在組裡面,組中心是主廚;單位裡面,單位負責人是主廚,其他人是不是能夠找到自己的位置,各司其職,發揮自己能有所用的力量,假如每個人都可以知道自己的定位,那麼前後自然可以一貫相連,發揮效率,而能大用。(如雲解釋)總理道長補充。(總理道長補充) 提筆:「辦道也者,儼若命也,治大國若烹小鮮,行道也者,若養魚,鹹淡大小不可類,飼料有異,領導更異,大道不器,人才運務,當因材施教,因時制宜。」(總理道長解釋) 各位賢士,這個說到最後,料理的功夫除了要很多的食材之外,也要會在對的時間放下對的食材,火侯的控制、時間的拿捏,這不用老衲說,有經驗的都知道。各位賢士,希望大家都能夠承襲到住世祖師的真傳,能學到他們的好手藝,他們的好手藝是有吃過都誇獎的,大家要不要做到這樣?要不要做三天的大廚?這功夫就要好好修煉,我老衲就說到這裡。 第二天 天上聖母慈示: 各位賢士,大家累嗎?經過了昨天一整天的法語滋潤,不知大家有什麼心得?又或者有心得想要分享的嗎?(文獲:強調把這一年來吃過的料理,太好的料理不敢嘗試,就放棄了,很可惜,分享了後天事業…)各位賢士,大家修道路一路走來,有長有短,那麼在修道這條路上,大家有什麼想法呢?坤道一號(玉衡:感謝仙佛慈悲,弟子一號玉衡,在修辦道一路走來,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最重要是修自己的心,那顆心自己要抓住,永不退轉,不要因為人世間的事事非非,很多人剛開始很精進,但遇到人事不圓滿就有退道的心,很可惜,讓自己深深覺得要堅強,要有不退轉的心,隨師轉輪,感謝仙佛慈悲。)賢士所修的是心路還是道路?(玉:自己的心路。)既然是要踐前聖之跡,步聖人之行,那麼所修不是心路,而是要修道路。(玉:感謝仙佛慈悲。)既然要修的是道路,要怎麼修?坤道廿三號(陳秀美:既然要修的是道路,遇到困難,再艱辛也要設法通過,要如何走?要學習真理,多付出自己,無論是時間或金錢,大家如能如此盡心盡力,道路也可以修得很好了,感謝仙佛慈悲。)賢士走過什麼道路?(陳:弟子後學一直走得很平順,在去年雖然走在平順的路上,但是後面還是有人會衝上來,這個意外真的是讓弟子很辛苦,旁人會覺得,你不是在修道嗎?怎麼會遇到這樣的事?老天爺不是會保佑你嗎?後學認為應該是上輩子欠人的,該還則還,雖然辛苦,還是努力走下去。)賢士,從你所記憶的道路,是不是泥濘不堪?在於外在大環境。(陳:有智慧的人還是會走過去,所以還是好走。)所以從以前到現在,以前是田地泥濘路,之後呢?(陳:非常光明的路,因為知道要來九蓮聖道修道。)柏油路,然後呢?(陳:直上上天路。)所以外在時代進步,人的智慧就要有所發揮,修道人也是要與時俱進,跟上天時的腳步,那麼怎麼修,也就不會覺得修不了。 各位賢士,既然修道路是要走一輩子,那麼大家想要走的如何?坤道十七號,(日華:弟子還在學習,跟著前輩向前進,把道務發展出去,道務區配合組中心、道中心運作)所以,賢士的修道路是越走要越寬廣,是嗎?(日:目前自己是還沒有很穩定,所以要跟著前輩向前,自己的心不穩。)既然是要向前,就要修道路走得越來越寬廣,而不是走得越來越狹窄,所以無論什麼樣的年紀,都是要修,修,是要修什麼?(日:修自己的心。)心中有什麼要修?(日:目前是妄想太多。)所以修道是要棄妄想去執著,希望賢士真能朝這樣邁進。 各位賢士,什麼是妄想?(張翠惠:其實妄想就是不切實際,想得多、做得少就是妄想。)那自以為是是妄想嗎?(張:是。)自以為的以為是妄想嗎?我以為怎麼樣?我想怎麼樣?我認為的是怎麼樣?就是自以為的以為,那要怎麼辦?(張:因為我們常常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在這當中,不見得是合理、合道的,因為我們的想法不是那麼正確,因為我們的中心思想沒有合道,所以會把我們認為的以為是對的,但前輩以道的角度來看,是比較完全、無漏的,所以我們自己的想法是狹隘的,是小天地的執著、妄想。)要能看到大天地,那麼要不以我為出發點,不以我為觀點。 各位賢士,什麼是執著?大家覺得自己是一個執著的人嗎?還是認為自己是固執的人呢?蔡孟潔賢士(蔡孟潔:弟子還滿固執的。)賢士是執著還是固執?(蔡:弟子有時覺得這是該做的事,就會想要達成目標,但有時看法跟前輩不同,也不知該如何做。)這時該怎麼辦?(蔡:以前輩們的作法配合做看看,盡量會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前輩能接受後學當然高興,不能接受就配合前輩的腳步。)那賢士會不會覺得責任越來越多,越來越重?(蔡:有)會壓到喘不過氣嗎?(蔡:目前感覺有到臨界點。)應該背負的是什麼?不應該背負的又是什麼?雖然賢士說,前輩能接受自己很高興,前輩不能接受,你也順隨前輩,但是不是真的降伏了自己去接受了呢?(蔡:當然還沒有改變觀念到跟前輩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都有自己的脾氣,都有不同的習慣,在大家認為對道就應該是要全然接受,堅持做對的事情,堅持做道的事情,但在堅持之中,有沒有添加了個人的固執與執著?什麼是固執?實得賢士(實得:固執就是對於任何一件事情,因為自己的執著而沒有改變。)固是什麼意思?(實:固是舊有、不變,堅持自己的想法沒有變通。)所以固就像釘住了一樣,要讓人拔也拔不得,動也動不了,是嗎?(實:是。)那執,是執在哪裡?(實:執是執在自以為是的地方。)對自己好、對自己方便、對自己便利、對自己喜歡的,是嗎?(實:是。)大家想想自己,是不是固執呢?自己所想、自己所認為、自己是對的,就像釘住了一樣,別人想動也動不了,會有這樣的情況嗎?常言道,人生不敗唯修道,這是什麼意思?坤道五號(陳寶珠:看不懂。)那賢士懂得什麼是不敗嗎?(陳:…)賢士講得很好,不敗就是堅持,既然能夠得遇難得真天命,就要堅持不放棄走到底,縱使初出學習覺得有許多困難、難解的地方,許多挫折,也要用現在不遠千里而來的赤誠之心走到最後。 各位賢士,在這裡的不敗既然是要堅持,那要堅持什麼?坤道四號(陳羿伶:堅持對真理的信念,對天理的信念,堅持自己身為人的尊貴。)身為人的尊貴是什麼?(陳:人身難得,因為往後去向不明,對六道輪迴以及自身修道路的結果不確定,所以要對此生的人身把握。)賢士怎麼會對自己的未來不確定呢?(陳:應該是對未來這條道脈傳承的路是確定的,不確定的是在於自心的問題。)如果還覺得不確定,是賢士學習的還不夠,修道路走來這麼久了,既知從哪裡來,也應該有立志要回哪裡去,觀音淨土不就是爾等之歸處嗎?要立志,既然知道人生珍貴,就要使自己及芸芸眾生能一同往淨土去,這才是堅持的信念。 各位賢士,要使人人能夠明道,在自己所堅持就要從自身,立身行道而起,要堅持的是要能夠效隨聖人的步伐,在人與人之間能做到圓滿,將道傳佈出去。聖人乃是自知不自見,無為故不敗,什麼是自知?坤道廿五號(江涵榛:就是自己知道該做的事,應無為,就是雖然知道並沒有做到。)賢士所知的是什麼?(江:修道這條路是弟子要做的,因為凡事,還是沒有盡心做。)明知道為何做不到?(江:因為後天凡事實在太多。)是賢士以為自己做不到,還是真的做不到?(江:不是真的做不到,是自己還沒有很盡力去做。)那賢士不應先說自己做不到,聖人自知自見,是聖人知道真理、透徹真理、知道該怎麼做,要做就不應當以自己的我執、我見為主,這樣才能真正了悟真理,知與行能夠合一。 各位賢士,什麼是無為?坤道廿六號(李玉英:無為就是不為自己的私心、不為自己的目的而為)要為什麼而為?(李:要為眾生、為真理。)從哪裡做起?(李:遵循前輩、住世祖師。)就是從自己做起,自己所擁有的力量,一定要盡全力去發揮,才不枉費修辦道路走到至今。 各位賢士,希望大家在修道路都能夠讓自己,走到無為不敗之境,越修越久,千萬不要讓自己修成了老頑固,什麼是老頑固?賢士知道意思嗎?(陸敬儒:弟子…)趁自己還年輕,趁年輕有活力的時候,要更虛心的學習,學得越多,作用的越多,才不枉費這麼年輕就懂得修道行道。(劭仁解釋) 善才童子慈示: 各位賢士,還有多久就要下課了?快要畢班了,對不對?所以他們就派善才來問問大家,大家吸收了多少?又放了多少?這樣又沒有人回答了,乾道十二號(錢軍:弟子學到很多,特別是仙佛開示每人每天都很忙,但不能以這理由來說不能參與道務,在這上面我們要能突破精進學習。)這是吸收到的,那你放了多少?(錢:弟子以為自己學的還太少,做得比較少。)如果真的吸收得進去,一定能把無明釋放出來,知道嗎?坤道十五號(蕭羽鳳:盡心盡力)你要好好把握能夠聽班的時間。 各位賢士,大家有沒有用過橡皮筋或繩子?有沒有拿這東西綁住自己的手過?是什麼感覺?很緊喔?要不要善才幫大家回味一下,現在伸出一隻手,握住自己的另外一隻手,用力抓緊,要抓很緊喔,善才要檢查一下!好,放掉,有怎樣的感覺?(舒服)很舒服~?那你沒有握很緊,如果握很緊的話,應該會很痛、很不舒服才對。再握一次好了,要真的把它握緊喔,好,先放掉,這個就像是大家有時會覺得我不敢、我害怕,就會有所恐懼、憂慮、好惡、憤懥等等,這樣則不得其正,這些就是束縛,所以要把它鬆開,放下這一切,把這些不屬於你的東西放掉,知行合一,這樣才能真正把不必要的束縛卸下,才能修己度人。(安祥解釋) 各位賢士,剛剛放鬆的時候,有沒有覺得變舒服了?怎樣變舒服了?有沒有如釋重負的感覺?是身體上的如釋重負?還是內心的?各位賢士,大家都知道九蓮聖道的宗旨是救劫救人心,大家也是很認真、很虔誠的修道人,可是怎麼又一方面不斷、時不時捆上繩子把自己捆住、綁住了呢?(安祥解釋)這樣子要怎麼樣才能讓腳步越走越遠,甚至到周遊列國去?要怎麼樣做?坤道十七號(日華:唯有放下,放下,放下)所以你的束縛很多囉?不然怎麼要一直放下?放不下就是要走出去,知道嗎?(日:走不出去)走不出去還有前輩、同修在拉著你,你怎麼沒有看到?各位賢士,要怎麼辦啊?唯有真理。所以今天大家不是都來找方法了嗎?要推開真理的門,從真理中尋找自己,懂得真理去作用,才能讓自己真正昇華,知道嗎?剩下一點點時間大家要好好把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