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台灣地區仙佛班
公元二0一六年十月二十九、三十日 丙申九月二十九、三十日
濟公古佛開示:
(講師講,大道看不出來……)大道怎麼會看不出來?一點痕跡都沒有嗎?這樣是有看到還是沒看到?看到也要懂那個理才會明白,才是真的看到啊,是嗎?
大道自然沒有痕跡,是看有還是看嘸?是能夠會心,還是不能會心?你們要用什麼心來會?各位賢士!現在你們要拿什麼心來和我老納會心?(常德:天地老母娘賦予的那個自然之心)這個自然是怎麼自然?唉,我好累喔,我有點精神打不起來,這個自不自然?會覺得會累,精神打不起來的這個心有沒有自然?要用這一種自然的心來跟我老納會心嗎?我老納的意思就是要大家打起精神,來跟我老納會心吶!
我找一個比較讓大家感興趣的話題好了,來講故事,故事大家都喜歡聽,比較不會睡著了。大家有沒有聽過,『鄭伯克段于鄢』,裡面,『潁考叔勸君王』的故事?哇沒有捏怎麼辦?不知道要怎麼辦?(眾:請仙佛慈悲)怎麼可以都只靠仙佛?要靠自己啊,哪裡最容易找?(眾:谷歌大師)平常都一直一直滑,真的要你們去使用它,發揮它正確用途的時候,就不懂得拿出來用,修道人不知道要變通,那怎麼行?趕快拿出來查,來前面講,講故事給大家聽,講生動一點!(鵬遠道師講述略)
這個故事就是說,在以前有一個叫鄭莊公的君主,因為媽媽當時難產生了他,所以就不太喜歡他,而偏愛他的弟弟,凡事就很照顧弟弟,但是在皇室政治鬥爭裡面,難免會想要奪得執政權,於是在一個鬥爭結束之後,鄭莊公順利當上王了,因為對於母親的疼愛不公平,很生氣也很怨恨,於是就跟母親說「我這輩子不要再與妳相見,要相見除非要到黃泉之下」,但是話講出來之後,畢竟是母子,鄭莊公就覺得話說的太快了,所以之後就非常後悔,但能怎麼樣呢?都說出口了,君無戲言!
後來潁考叔知道了這件事情,就去找鄭莊公,潁考叔帶了東西要去奉獻給他的君王,君王當然也是擺桌請他,但潁考叔把君王賞賜給他的食物放在旁邊不吃,君王問說你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潁考叔說「因為我的母親什麼東西都有吃過,就是沒有吃過君主賞賜的東西,所以我要留下來給她」,鄭莊公聽到後就很感慨的說「我有媽媽卻不能盡孝」,於是穎考叔就說「我有一個方法可以讓你與母親相見,幫你挖個地道有看到泉水,不是就叫做黃泉了嗎?君主就把媽媽帶到那邊,你們母子就可以在那邊相會了」,這樣聽起來就圓滿了!
那麼第二個故事是潁考叔奪車,內容就是說:
因為那時候是春秋時代,各國爭霸,所以各國要去攻打許國,於是君主就發了一道軍令「這裡有一面很重的旗子,誰可以把這隻很重的旗子舉起來揮舞,那麼我就讓他當這個出使任務的主帥」,於是就第一個人跳出來說「我可以來拔起那個旗子」所以第一個人就把旗子拔起來了,看到第一個人的表現,潁考叔就跳出來說「這又沒有什麼,我可以更厲害,不但可以把旗子拿起來,還可以揮的很漂亮」於是潁考叔真的拔起了旗子揮舞,因此君主就說「好!那就把主帥的這個任務交給你了」,但是這時候又有第三個人跳出來說「我也要試試」,但是潁考叔不理他就走了。之後要去攻打城池的那一天,潁考叔就作為率先領隊攻打,當他拿到旗子爬上城池的時候,就被當時的第三個人,從背後用箭把他射下來射死了,因為他懷恨穎考叔之前不給他機會,心裡就產生了怨恨,也因為這樣子,才會在他不注意,趁他跑上城池的時候,就把他射下來,穎考叔就死了。
這個故事,有聽懂了嗎?第三個連展現的機會都沒有,穎考叔就跑了。
各位賢士,大家故事聽完了,都有理解嗎?從第一個故事,『潁考叔勸諫君王』,在當時,潁考叔知道了君王跟他母親之間的這件事情,為了要讓他的君王能夠落實他的孝道,要成全他的君主不要成為不孝的人,於是運用他的智慧,來幫助君王解決問題,使得君王可以盡孝道,而潁考叔自己也留得了一個佳話,那麼大家想想看喔,『如果是你的前輩遇到了困難,你們會怎麼做?』
第二個問題,從『潁考叔奪車』的這個故事裡面,大家來想想看,在這一個故事裡面,去思考『團隊的本質是什麼』?『要從哪裡去展現團隊的力量』?在故事裡面三個人爭奪的過程,如果是在座的大家,你會不會去搶那個車子?如果不會,那你會怎麼樣做呢?大家修辦道也不是一天二天,也不是一年二年,想想看『你自己為了前輩,為了後學做了什麼?自己又為了自己做了什麼?』留時間給你們去想~
(下午濟公古佛再次臨壇)
各位賢士,有沒有仔細想我老納問的問題?
『如果前輩有困難的時候,你們會怎麼做?』大家都知道前輩有困難的時候,應該就要能夠替前輩分憂解勞,那大家都有做到嗎?覺得自己有的舉手?(部分班員舉手)當前輩遇到困難的時候,你們知不知道啊?你們是不知道?還是知道就…沒反應呢?(現場班員陷入沉思狀)大家現在是陷入了沉思嗎?那麼從潁考叔奪車的這個故事,大家想像一下,如果你們是在那一個現場,聽到軍令下達,有任務要讓大家做,你們會怎麼做?你們會不會去搶車?乾道十四號!(陳春龍:有需要就會去做)會義不容辭嗎?毫無怨言嗎?(陳春龍:沒有毫無怨言)沒有毫無怨言?還是能夠毫無怨言?(陳春龍:毫無怨言)坤道十號!(溫秋蘭:因為剛進九蓮聖道不久,已經有點來不急了,希望下輩子能讓自己更上一層樓……)不用等到下輩子更上一層樓啦,這一輩子就要讓自己不斷、不斷的往上走,七步天梯,讓你自己一步一步的踏實,希望你能夠真的去綻放屬於你自己的那一股芬芳出來。各位賢士!對於我老納問的問題,大家要去思索,不是真的像在看故事一樣提筆:『眾等當思修道之初衷為何?辦道之初衷何所在?誠者如斯乎』,常德賢士,解釋!(解釋略)繼續提筆:『知行出偏有漏,莫非身形未解』,靖念賢士,解釋!(靖念:弟子不知何謂身形未解)炳祥賢士,解釋!(炳祥:弟子知道這是自己的問題,因為眼睛看不太到,所以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但如果能讓弟子的眼睛更好,一定會去打拼道務)炳祥賢士啊!你為什麼不要先想,我現在能夠做什麼,為什麼要先想到如果讓我更好?不要講心有餘而力不足啊,辦法是人想的,路是人走出來的,何況是身為聖職人員啊,你就更應該要想,你就更應該要發大菩薩願,要能夠行大菩薩行啊!
再提筆:『是以率性觀天下,不獨親其親,聖者周而不比』張堅裕賢士解釋!(解釋略)李惠美賢士解釋!(李惠美:弟子看不懂,所以不會解釋)看不懂字嗎?那九蓮聖經怎麼辦?(李惠美:還在學習,目前還沒有讀到那裡,弟子的智慧不夠)所以並不是因為沒有讀到所以就沒有辦法,因為沒有學過就沒有辦法,看一下自己的名牌後面寫什麼?上面寫的是道師啊,既然是聖職人員,就不可以說我沒有足夠的智慧,如何承上啟下,修辦道這一條路應該要學習、應該要會的,都要提升自己的智慧去學習,去努力的去做到。再提筆:『以識觀之,愚者比而不周,道親親道,不可能也』,新惠賢士解釋!(解釋略)
各位賢士,我們回到故事裡面來思考,就像是故事裡面的人,君王發一個軍令出來,需要有人才出來做事,所以要來試驗大家,要大家去舉那個旗子起來,如果是你們,你們會說我要來出使這個任務,你們會想要去做嗎?如果你們接到命令,你們要做嗎?會出來做嗎?如果會,是會馬上出來說「好,我來,我試試看」會嗎?如果真的想要做,你應該第一個就跑出來說「我可以做,我來試試看,我展現我的能耐給大家看」是不是?而不是說有第一個先出來,我再第二個出來說,我也要來做。不過機會一定是你的嗎?也許機會可能就沒了,所以當想好說,我決定了要出來做了,但是已經有第一個人出來了,第二個人也出來了,君王甚至說,好,就讓某某人來做,那你才要當那第三個出來的人,心裡產生不平衡,這樣對嗎?既然已經有人能做,有人能力可能比你還要好,為何你不能去當那位可以幫忙的人?
這就是從這個故事裡面去看道理啊,大家想想看,自己有沒有曾經有這樣的狀況,心裡可能也有產生過這樣的不平衡,或者產生這樣的聲音?所以才會讓大家從這裡去思考團隊的本質是什麼,團隊的本質絕對不是像故事裡面,最後爭得你來我往的結局,非得要魚死網破才可以,在這你來我往之間,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全部都忘記了,都亂了套了,所以順逆顛倒了,因果的輪迴,就是從這裡產生出來。所以不是一個人好幾個心,而是一個人要能飾演好幾個角色,大家都知道在團隊裡面,有主角、有配角,還有各種不同的角色,不管你是主角、是配角,或是覺得可能自己只是小角色而已,小咖而已,不管是什麼角色,它都是要角啊,大家同樣都身處同一個團隊裡面,大家的目標也都是共同的方向,既然都同一個團隊,既然都同樣的目標,那麼團隊的力量就應該要展現出來。
不管是為上還是為下,大家都知道,事上要至真,啟下至善,不論是為上為下,都要保有那一個至真至善的心,大家回溯一下、回想一下,大家剛開始修辦道的時候,同修之間有困難都很熱心去幫助啊,有問題都趕緊一起去解決,那時候的大家,都是這樣相輔相成,一路走過來的,那麼,現在咧?『誠者如斯乎』,不要讓貪、嗔、痴、妄這些種種的心情,狹隘了自己的心胸,縮小了自己的視野,搬石頭阻在自己修道路上。各位賢士,到現在來了,大家都要能夠保有那一個至真、至善的感動,以及法喜啊!
南極仙翁開示:
燦照賢士!講師該做的是什麼?(燦照:講真理)
各位賢士,大家還記不記得昨天的故事啊?主角是誰?主角是一位忠君孝子,尤其有才位高,被君王和百姓看好,但是啊最後卻怎麼死的?被人我紛亂之暗箭射死。
各位賢士!旁觀者清,站在第三視角觀看,所看到的問題點在哪?如果當初不怎麼樣做,就不會發生遺憾了啊,是不是?如果啊,當時的大家都修道,那麼就不會有人葬於暗箭中,如果,大家都照著真理走,那麼啊,是不是就沒有那麼多的是非?這樣子是不是又會有不一樣的結局?各位賢士,大家都是修道人,都是明理的人啊,所以在面對事情的時候,就會想這樣做會更好啊?是不是!
陳春龍賢士!昨天大家都回去睡覺了,那你怎麼拿著2包黑色的袋子在這裡走來走去?(陳春龍:弟子看到有一些垃圾,所以就整理)是你自願還是被人逼的?(陳春龍:弟子是自願的)早上我老仙有看到一個人拿掃帚走出來,那是誰?(王明祥:是弟子,因為看到地板上有骯髒,所以就掃一下)雪持賢士啊,啊你呢?(雪持:王經理拿竹掃把,弟子是拿掃帚怕吵到人)這樣喔,啊怎麼只有你們會想到,其他人怎麼沒有想到咧?昨天啊,好像還有2位掃廁所的?可不可以站起來給大家看一下,(秀持、雪持、張國文、陳榮華)來,大家給他們鼓勵一下!
所以呀,『要有知外之機智,還要有知內之自明』,這一些事情,既然他們都能夠做到,那其他人也可以怎樣?還是說,身為經理的,就是要負責掃地呀?總是會有知道卻做不到,明白卻不懂得調整,這樣又要如何回觀音淨土啊?
提筆:『修辦道者,當實以厚道,莫枉聖賢之教能』燦照賢士解釋!(燦照:……我們要做好,不要冤枉聖人了~)怎麼會冤枉聖人咧?做弟子的絕對不會做這種事,對不對!繼續:『達用全生,非以逞能』,華貫賢士解釋!什麼叫做逞能?(華貫:意氣用事)所以要加什麼調和?理要入心,所傳出來的才能夠給予芸芸生機!『莫誤以私我為己心,於誠孝忠真善嚴失至也』,慈心賢士你來解釋!(解釋略)就好像,看別人的問題容易?所以才要達到六至!
各位賢士,一個小小的故事,看起來是故事沒錯,但是,故事讓大家學習到了什麼?那麼自己的故事又是什麼啊?希望大家也能夠為自己寫一個精彩的故事啊。
圓性佛尊開示:
賢徒們,大家把眼睛閉上!
在這兩天,仙佛為大家慈悲了很多,賢徒們,大家的內心是作何感想?心裡想的又是什麼?所表現出來又是如何?倘若大家對於自己的靈根慧命,是用著所表現出來這樣的態度,那麼不管諸天仙佛如何的慈悲又能如何?大家都是為師的弟子,所以為師不得不語重心長的出來告訴大家這番話,因為為師不能夠對不起諸天仙佛的苦心與用心。賢徒們,到底問題在哪裡?為師要大家用佛找自己,用佛來找問題,而不是用自己找自己,希望大家能夠好好的去做沈思!
(午休後佛尊再次現身,時聖歌唱至佈施消冤解孽)
賢徒們,倘若不能佈施自己,那麼要如何消冤解孽呢?
承接早上所說,問題在哪裡?在第二層的人,可能會想,問題是都出在第一層人的身上,第三排的人會想,在我第三排這層,以及第三層之下都沒有問題,有問題的都是在第一、二層,大家是這麼認為的嗎?或許,前輩有前輩的問題,但是大家要關注的是在,都是前輩的問題這之上嗎?要關注的應該是,到底要用什麼樣的力量來解決問題,讓應該推動的道務得以推動,能夠順利圓滿才是。大家都會說,沒錯,都是自己的問題,但說的是這樣,表現出來,是不是在逞能呢?有沒有想過,不應該逞能,那麼是要怎麼做?早上仙翁跟大家說,不要逞能,那做法是什麼?就是要『合力通力合作』,逞能拚輸贏,輸的永遠不會贏,贏的也是輸,因為都還是逞能。
賢徒們!『不是以逞能,而是要隨能,均能達用,那才是真成就』,也才能真正看見問題,解決問題,否則,最大的問題就都是在別人的問題,永遠是別人的問題,而看不見自己的問題,因為是別人的問題,所以沒辦法度?是嗎?真的無法度嗎?
賢徒們!為師問問大家,覺得問題都是在別人身上的舉手?(無人舉手)那麼都是自己的問題舉手?(全部舉手)因為是自己的問題,所以只有自己去度化才可以的舉手?(部分班員舉手)對於別人的問題,我也莫可耐何,只能眼睜睜看著的舉手?(無人舉手)因為是別人自己的問題,所以我不用做什麼的舉手?(無人舉手)那麼就不是因為問題都是別人身上所以無法度。為師再問一次,是別人的問題,但我們自身是有辦法幫忙的舉手?(部分班員舉手)是可以度的舉手?(部分班員舉手)好,賢徒們,往往大家都會迷失在,因為那是別人的問題,所以無法度,我也沒辦法,就任憑他造化吧,但當大家起了這樣的心念,可曾想過如果是佛,佛是如何度化?倘若是菩薩,菩薩是如何來度化呢?更何況,在場有許多的摩訶薩,摩訶薩又該如何度化呢?上天有好生之德,諸天仙佛,祖世祖師,沒有一刻放棄大家,也不曾放手過,然而,上天的慈悲,住世祖師的慈悲,是需要賢徒們大家用心緊握的,否則,開示再多,慈悲再多,不能入心不能求解,那又能如何?
提筆:『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菩薩臨事,尤慎於隱微,則沒有怨尤,是以征糧,開荒度化群生,豁然者,觸處生機,體現天下之至公乃無為』。福爾摩薩賢徒解釋!(解釋略),文賢賢徒解釋!(解釋略)賢徒們!雖然只是短短幾句,但是是要大家仔細思考,但倘若只有思考不能有所作為,知道問題,不能解決問題,那是在耗能,要知道,消耗掉的是多少的靈根慧命。
每一個人都有可取之處,但也有不足需要改進的地方,正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正因為不完美,正因為還有過錯,所以需要修道,要同修共辦。就好像月有陰晴圓缺,在天空上的星星,有大有小,有比較亮比較不亮,不管是大是小,是亮是不亮,也都是天上的星星,所以,每個人所擁有的能,大家要去想,如何真正實與盡自己知行,這是每一位聖職人員要省思的,更是要作為模範表率,當然經理也是。
覺得長老院缺少人才嗎?(眾:不缺)大家都說沒有缺少人才,但需要配合、需要用人的時候,人才在哪裡?既然覺得人才不夠,培養人才,回歸方才所講,是要就每人所能而使其成器,就其材而雕塑,所以,每個人都可以成器,都能成大器,但倘若是以私我為中心,以自我為運轉,那道務是推不出去的。
賢徒們,此次班會是什麼班?(眾:仙佛班)是什麼樣的仙佛班,(眾:清口以上),那大家看看四周圍,大家覺得什麼時候能夠清口以上的班會可以坐滿呢?賢徒們,到底修辦道,我們應該做的是什麼?修辦道的工作在哪裡?這不也是大家的工作之一嗎?大家能夠坐在這裡,懂得把握機會,那沒有得參與的同修,就是大家要去度的對象,這是傳辦天使所要負起的責任,為師希望大家不能忘了自己永遠是傳辦天使的一員,時時刻刻莫忘身上所肩負的使命與責任,為師冀盼大家,『去克服自己所自認為的不能,而均能達用實現金剛之光輝』,為師就說到這裡,接下來的就交給各位賢徒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