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年 清口以上仙佛班
南極仙翁開示: 各位賢士,剛才講師說,天地形成很久了是不是?有多久?(潔曦)(德毅)各位賢士,到底有多久了?問你們都不知道,九蓮聖經都沒有好好讀,大家都只知道好像很久很久了,是不是?天地形成之後生人,一直到現在都到了二十一世紀,時代的改變有沒有很多?(有)大家覺得改變了什麼?(檀馥)人說古早人啊,古早人都靠著自己的頭腦,靠著手腳來過生活。有沒有像現在這麼的便利?(沒有)現在便利的是什麼?坤道一號(張小彤)所以你覺得像現在這樣便利好不好?那你只用在好的方面還是不好的方面?你有沒有藉著這個便利來為自己多充實啊? 說到這個手機幾乎每一個人都有一支,是不是?古早人也沒想到說未來會出這個智慧型手機,是否?(是)對於現代的年輕人,用這個手機,對他們來講是輕而易舉的是不是?一出生就有得玩啊!那一些以前沒有這些智慧型手機、電腦的人怎麼辦?他們活到現代來了,那怎麼辦啊?出生的時候都沒有看過這些手機電腦的舉手。你會用手機、會用電腦的放下,其他的繼續舉。那個手機是那個智慧型手機哦!真的會用嗎?(指手放下來的人)不會用的站起來一下。電腦也不會打的,至少說會用啊,可以打字,會看收信文件那個的就坐下,我老仙的條件沒那麼嚴苛啦! (仙翁詢問站著的班員)這樣你們怎麼跟人連繫的?(電話)道場有很多訊息吶,你怎麼去接收?都是人家打給你們,還是你們會去打電話去問?你們打比較多,還是別人打給你比較多?(王綢)雖然對你們來說用智慧手機用電腦,是非常非常不方便、很難很難學會,那這樣你們就要用古早的方法,用你們的腳,用你們的手,主動多來佛堂走動吸收道理,跟不上時化的腳步,也要跟上上天的腳步,知道嗎? 各位賢士,大家剛才有沒有發現到這些聖職前輩,都會用智慧型手機、都會用電腦,有沒有?他們出生時候也沒這些東西,為什麼他們就會啊?你們要不要講一下撇步?(竹熙)再問一個更老的。(富美)手機也會用哦?(會)長老也會曉哦?(台語)(長老道長)但是也是用得很不錯了啦,也慣習慣習啦(台語)你學是為了好玩嗎?為什麼? 各位賢士,身為後學有沒有看到前輩這麼努力的跟上時代?這麼盡力的來為了後學、為了道務努力學習,這種不恥下問的精神大家有沒有學到?看看自己有沒有要更加努力的?大家可能會想,會用也沒什麼,但對於不會的人來說真的不容易,大家用智型的手機用電腦用得很便利,但如果給大家一周、一個月,沒有電腦、沒有手機的,大家可不可以生活?會覺得自己生活不下去的舉手!你們都真的忍耐得住哦?(不行)那這樣你們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在這麼便利的時代,大家活得很便利、很輕鬆,要什麼資訊打幾個字就出來了是不是?但在這樣便利的同時,大家面對能夠去作的事情,會不會成為一種量力而為的心態?反正這麼便利,我出幾分力就可以得到結果,會不會這樣?因為時代的發達,所以很多事情都容易了許多,那會不會就知易才行?還是知難易行?知難易行,就是你知道很困難啊,你就會想:我不要這麼麻煩,我想要簡化、硬要偷吃步!或是想到這麼困難,我不做就讓別人去做~ 各位賢士!(在)時代在進步,修辦道也要能跟得上時代,不可以動不動就說我們以前也不用這麼麻煩,我們以前要學的沒有這麼多,動不動舊習慣、動不動就說以前怎樣,各位賢士啊,這樣要怎麼樣說,修辦道要與時俱進呢?九蓮聖祖說:「道務就是以實踐真理、忍耐修養、行菩薩道為基礎。」各位賢士,什麼是實踐真理?乾道四號(任履)什麼是實踐真理?對的事情太多了啦!心裡的方向一定要固定,心的方向確定了自然就知道甚麼是應該做的事,而不只是對的事。什麼是忍耐修養呢?坤道二十五號(妍華)你怎麼會不知道?你會不會忍耐(會),忍耐什麼事情?應該行使的責任啊,可以忍耐嗎?(不可以)什麼是行菩薩道?乾道十號(羅清標) 提筆:「突破過去是實踐真理,跟上時代是忍耐修養,嶄新突破是行菩薩道,要用知難行易的精神去作,用知易行難戰戰兢兢去做,這樣修道路才踏實,不枉聖人的教能。」忍耐也就是要去克服。 在場的大家都是清口以上的辦道人才,各位賢士,大家問問自己是清到哪一個階段了?以清口來說,除了不食眾生肉,大家會不會口出眾生話?所以九蓮聖母才說要好好說話,大家有沒有去做到?既然說大家是修辦道人才,有沒有學會去怎麼成全人?該會的禮節都會了嗎?有沒有辦法真的去做? 各位賢士,今天是什麼仙佛班?(清口以上)目看著一年即將結束,雞年將至,吉猴怎麼翻轉?要怎麼樣轉,也要去轉出正用的延續,好的開發。大家看前輩用他們的德,道務開創是一步一腳印,身為前輩的後學,在這時代大家也要提出真智慧,所謂時代創造英雄,各位賢士,希望大家能夠作一個智慧英雄,去走出屬於大家,開創出一段嶄新的修辦路,可以嗎? 濟公古佛開示: 各位賢士,前面的是……?怎麼關掉了!剛剛講師放的文字有沒有不清楚的?所以大家的視力都非常好,是嗎?大家覺得戴眼鏡的人比較多,還是沒戴眼鏡?沒戴眼鏡,有沒有人戴隱形眼鏡的?各位賢士,眼鏡的作用是什麼?讓眼睛可以看更清楚。那眼鏡有分哪些種類?所以有分好多種頻色哦!那,為什麼會分那麼多種顏色?需要不同?那大家是戴哪一種顏色?大家都不敢講! 那沒有戴的人看到戴眼鏡的人,會不會想要戴眼鏡?為什麼不會?戴眼鏡看起來很文青啊~沒有戴眼鏡的人,有時候會不會也讓自己戴一付眼鏡?那是戴哪一種眼鏡?各位賢士,有時候雖然沒有戴眼鏡,但卻在不知不覺中,讓自己深陷在於模糊不清中~(澄澤道師解釋) 老納我問問大家幾個問題,何謂踐前聖之跡?有沒有人要回答。(趙申) 用最簡單的來比喻好了,就像你每次都會主動發言,但卻總是帶動不起後學,怎麼辦?看到前輩這麼為難,那後學要怎麼做啊?來,坤道二十號(姿菁) 再來第二個問題,何謂九蓮經註冊白陽仙?換乾道回答。(張卓立)懂的就不用回答了,回答不懂的就好了。(張卓立)那只有你可以成為白陽仙嗎?(張卓立)所以你也要能夠幫助其他人哦?現在換坤道派一個代表。(潔曦) 各位賢士,大家是要成為一個怎麼樣的自己?耕耘心田是經理和堂主共同的責任,大家或許會覺得,前輩們總是用一種熾熱的眼光關注自己,有沒有?有就勇敢回答,有沒有,怎麼辦?戴太陽眼鏡就不會看到了?大家會不會也想說,我也不想這樣被盯著啊,是不是?我老納告訴你們,其實前輩們都是很愛才的,只要你有才,沒有前輩會願意這樣讓你們載浮載沈啊!在經在理,在堂在主。(澄澤道師解釋)什麼叫作在經在理、在堂在主?經就是走,所走的道路、理路,所以經理所走的路就是理啊!在堂在主,剛剛澄澤道師說了什麼?大家身上都有一位什麼?(堂主)是哪一個堂主啊?是那一個自己的主人嗎?所以就是要能夠率性而行。終歸來講,就是要能夠耕耘心田,由內而外,由外而內亦如是。 所以,各位賢士,眼鏡的作用是什麼?要讓大家看清楚的。所以不要讓自己越來模糊,模糊是因為有色了啦!變得不再是透明的了!希望大家能秉著一顆明亮清新的心來看,而不是戴著有色的眼鏡,自以為是。 濟公古佛開示: 各位賢士!月亮的大用是什麼?剛才講師不是有講,都沒在聽?(正行:太陽的能量作用在月亮無私奉獻)你呢?(弟子願如月亮一樣)各位賢士,大家的大用是什麼?假如大家是一顆樹,那你們是什麼樣的樹?張卓立經理,你會不會畫樹?(上台畫樹)你覺得你這樹有多大?假如這顆樹是你呢?小樹苗?何時才能夠長大?什麼時候才能夠給人家遮蔭?所以靠吃飯才能夠長大哦?不要讓老納等太久。還有人要畫樹嗎?一顆樹在上面,還是大家覺得一顆樹就夠用了?還是有人還要再上去畫一下?這一顆樹怎麼夠用啊!護昀經理再上去畫一下。這顆樹跟那顆樹差在哪裡?(樹幹大小)大家覺得呢?一顆樹比較大,一顆樹比較小。但是下面可以站的地方一樣大,那怎麼辦?你再上去畫一下(檀馥經理)老納第一次看到倒長的,那這一顆差在哪裡?(有果實可供人止渴)所以果實是你長出來的哦?所以才會碩果纍纍。 各位賢士!大樹的作用是什麼?怎麼都沒人要回答?這連三歲小孩都知道了。剛剛有人上去畫時,不是就有人講到了嗎?(趙申:各有面向一一作回覆)你身上有沒有這麼多這麼多的作用?有哪些?(有,可運用道場,一一論述中)各位賢士,大家要向他看齊!各位賢士,一顆樹有這麼多的作用,最基本的也可以供乘涼遮陽,假如大家是那一顆樹,想像一下你們長得大不大?身邊周遭的人有困難時,那大家能不能適時的伸出援手成為人家的依靠?乾道四號(德毅經理)你要拿什麼當作人家的依靠?(德毅:推已及人,宏揚九蓮正道)然後,要等多久?希望老納能看到你的成效哦! 各位賢士,那麼一顆樹它是怎麼樣生長的?有沒有人發現剛剛上去畫樹的人少畫了什麼?(根)根哦?就只有根而已?(太陽,土壤,水)還有呢?除了根,最大的地方啊?還記不記得?最上面少了什麼?大家都只有畫幹,都沒有畫枝,不知道樹是怎麼立起來的?所以各位賢士,枝幹要怎樣生長?坤道1號,你再把其他的畫上去,不用畫到三顆啦!所以,枝幹怎麼生長的?怎麼長的?(回覆…)但是如果旁邊有很多樹,它長不下去了呢?所以有多大的空間它就能夠長多大,對不對?那你給自己的空間有多大?是自己給自己機會成長,還是別人給機會成長?自己最清楚哦。 各位賢士,一顆樹的枝幹會隨著空間去沿伸,但是大家想想自己的枝幹會隨著空間或大或小,還是要處處磨擦,頂著他人來去取得空間?就像人家枝幹長成這麼樣,但你硬要去頂人家,擠出一個空間。你們是哪一個?不會被空間束縛,所以養份有多少,樹就長多大。是越長越差,還是越長越好?大家都越長越好,對不對?但是長得越好,它的根能不能夠越來越穩?能,都是自己在說的,但遇到事情的時候,是應風而倒,還是能毅立不倒?大樹不怕什麼?大樹不怕藤來攀!那你是在怕什麼?不要怕,要能夠怎樣?更不要怕麻煩,又不是沒能力解決,對不對?就只有一個人這麼勇敢回答?如果真的有麻煩找向你們怎麼辦?為上者要能夠怎樣?要能夠循循善誘,為其解惑!可是會不會變相成為一種給人家負擔跟壓力?這個問題你們好好想一想,我老納就說到這裡了。 圓性佛尊慈示: 賢徒們!大家有精神嗎?為師現在需要幾位經理,有誰願意呢?(諸位經理一同起立)大家拿著容器到前面去!(準備保溫瓶、免洗杯等)把蓋子打開!(仙佛一一檢視)方才為師說拿容器出來是要作什麼?要裝水!大家的容器都有可以裝水嗎?(可以)這些經理所屬的前輩,在哪裡?(前輩出列中)拿水倒進你們所屬後學的容器裡。(此時仙佛看到有人容器裡己有茶或咖啡)這是水嗎?再加水沒關係嗎?(眾搖頭表示沒關係)有沒被加到的嗎?(安頓道師補加水)是前輩覺得後學夠了,不需要再加了嗎?一人手拿一小杯去加,夠嗎?再讓這些經理的前輩看一下後學的杯子加夠了嗎?(前輩陸續加水當中)都好了嗎? 各位賢徒,大家看看自己的容器,拿的是什麼?都是就近拿自己的水壼,是不是?(是)大家第一時間所反應到的就只是自己的容器,是嗎?有的人,裡面或許有咖啡或許不是水,有的人裡面是滿的,當為師說要讓前輩來加水時,大家有沒有反應到,那原先的水要怎麼辦?是只能讓前輩加一點點,又或者是讓前輩加了,大家心裡會嘀咕太多了?覺得太多的舉手!覺得太少的舉手!覺得剛剛好的舉手!那麼沒舉手的賢徒是覺得什麼呢?(多少都可以)當前輩沒有發現有少加了水時,那麼後學自己本身是不是主動找前輩,又或是覺得少了我也沒關係? 各位賢徒,現在再拿著容器,要再加水。(前輩陸續去拿水)不要自己去加,先尋找容器。前輩要積極的為後學好,這心情為師知道,但要在適合的時候加,也才有作用。大家都找好容器了嗎?有要更換的嗎?原先的水壼,相信大多己滿,要怎麼樣再加水?大家要想方法,所以為師說要找尋容器。(此時聖職前輩幫忙找尋)讓後學自己去尋找!身為後學也都是經理以上,怎麼能讓前輩一直想方法呢?大家都找好了嗎?(找好了)大家找尋的都是屬於自己的容器嗎?(是)大家怎麼只能看到自己?身為經理,就只能看見自己,那麼要如何配合前輩?共同配合道務?為師讓大家再找尋,大家還是取方便取便利,找自己的是最快的,但為師明明看到兩邊還有容器,大家有發現嗎?(大家幾乎走向兩側去拿前輩的水瓶,佛尊見檀馥經理拿好幾個容器,有碗、水瓶、毛巾碟)賢徒要拿哪一個?很好,能夠去找尋多樣的容器,而不是受制於一個,也代表不是讓自己只有一個方向發展,要找尋不同的可能、不同的發展。 賢徒們,大家現在手上,拿著是前輩的容器的舉手!是因為為師說沒有發現兩側的容器,大家都去拿來了嗎?大家去裝水!這兩個碗是誰的?那麼賢徒要在裡面裝什麼?(檀馥經理)希望賢徒能夠讓自己多方位的去學習,就如同方才賢徒所說的知命,能千百億化身。這些水壼的主人去看看!(前輩去看看)有沒有需要再加水的?各位賢徒,大家拿著幾乎都不是自己的水壼去裝的,在拿取水壼的時候,有沒有先詢問前輩?有的舉手!(多數人舉手)最基本的禮儀,怎能因為慌亂而忘記了呢?臨時不亂是身為經理基本要學習做到的。那大家要去裝水的時候,有沒有看看裡面是什麼東西?有沒有詢問要裝什麼水?有的舉手。因為方才為師看到,有些水壼裡,裝的不是水,是裝別的東西,有的前輩喝掉了,在裝水之前有沒有去清洗一下再裝呢?當別人為我們加水,大家心裡都會想:好像太多好像太少,那當大家為前輩加水的時候,是不是都想裝越多越好,甚至裝滿最好?因為為師所看到的,幾乎都是快滿了。藉此用著同理心,大家幾乎都是我幫別人加多一點,我是為你好,如果有說加太多或太少,會不會就有一種心情想說我是為你好,你怎麼不明白呢?但大家所做出來的,就比如剛剛為前輩加水,大家所裝的水,裝了多少、裝了溫熱冷,是不是依前輩所需而添加的?這些後學的前輩去檢查看看!前輩試喝的結果說剛好的舉手!大家是慈悲,還是是真心的覺得呢?大家看,只要後學一個天貼心的動作,就算後學有所不足,但前輩總是慈悲的接受與不忍心給予指責,但會不會就此讓後學得過且過?讓以為的慈悲,反而成為殘忍的行為呢? 各位賢士,身為後學面對前輩的體諒,大家是作何感想?有沒有能夠看到前輩的好?有沒有細心體會,讓自己要更加精進?就算前輩沒有所要求,那大家能不能要求自己?(佛尊走至羅清標經理面前,羅經理手執佛堂水壺)為何賢徒拿著這個容器?那裡面裝了多少?裝了的水要怎麼辦?這一點點夠嗎?那賢陡是能夠前輩同修有需要就隨時隨地幫忙?希望不會像這一點點一樣,能夠為大家著想的心情是很好,但自身要如何帶更多的實際作為?(佛尊走至賴慧璇經理面前,賴經理手執自己的碗)賢徒始終拿著的同一個容器,當別人去換的時候,怎麼不去換呢?那賢徒是否能讓自隨時隨地都空著,能夠承接任何的東西? 賢徒們,所謂的容器是什麼?只是大家手邊的水壼跟碗而己嗎?明明還有其他的容器還在這佛堂裡,也可以拿來裝水,大家有沒有發現呢?現在大家能夠想起還有什麼容器嗎?(水桶,臉盆、紙杯、茶杯)那麼這些為什麼在一開始大家沒有反應到呢?因為自己的水壼、自己的碗離自己最近,所以大家沒有再多去想,所有容器並不僅止於剛所拿,還有大家剛剛所講的那些。看著那容器,大家想想自己,是能夠像什麼樣的容器?大家能夠讓自己裝多少水呢?大家覺得自己是大容器的舉手!覺得自己是小容器的舉手!歸真經理,賢徒認為呢?不是大容器也不是小容器,那賢徒的容器到底有多大呢?(弟子是小容器)有多小?有沒有再增加的空間?可以增加多少?方才為師問大容器的時候沒有人舉手,為師問小容器的時候有人舉手,能夠知道自己的容量是小容器,就表示還有自知之明,那大家要想,小容器如何讓它變大,而不是讓自己就停留在小容器。道本自然無法,一個人的量是不能夠用有形來表示,是不是?那麼也就不應該有著事先預想的侷限,也不應設限就只有多少而己,倘若與虛空相比,大家都有無限的空間可以生長,所以不能夠只侷促一隅,讓自己的心態狹隘了。 回想到方才,一開始大家拿著的是自己的容器,當前輩把水加下去的時候,大家有想太少嗎?假如是覺得太少,那是不是代表大家還有多的空間可以接受前輩的要求?若覺得剛剛好,那後學是不是可以隨時隨地回應前輩的要求?若覺得太多了,那麼究竟是前輩高估了後學,或是後學自己低估了呢?賢徒們!大家想想這太多太少的標準是在哪裡?是隨著不同的容器,不同的需要,而有調整多與少的空間,是不是?所以太多太少,倒不如剛好!那這一個剛好,是用什麼樣的視角來看呢?假如是以著自己的可以或不可以,心情以為道,只以自己的視野而看,那麼,太多、太少、剛好,那都有話可以說。 賢徒們!大家都是經理以上,不能夠還認為前輩所給予的,就都停在是壓力的階段,或者覺得是自己無法承擔,希望大家不要低估了自己,要讓自己度量大一點,信心多一點,勇氣滿一點,才能夠去展現大家無限的能力與可能,明白嗎? (下午五點,圓性佛尊再度臨壇慈悲) 賢徒們,大家的精神還好嗎?拿一個杯子!(佛尊手指佛堂杯子,令工作人員取杯)既然大家都說精神還可以,還很好,那為師就要看看大家的眼力是否很(佛尊隨後再手指兩個聖職人員的保溫瓶,令工作人員都取到前面擺放)賢徒們,前面三個杯子,哪一個裝最多?覺得是粉紅色的舉手!覺得藍色的舉手!白色的舉手!有沒有其他答案的呢?在這之中有沒有容量一樣的?(沒有) 每個容量都不一樣的舉手!我們就當場來實驗看看哪一個容量最多,有沒有容量一樣?(工作人員實驗畢)可以公佈實驗結果。(粉紅色水瓶>藍色水瓶=白色水杯)的確沒錯,粉紅色大家一眼判斷它是能夠裝最多,但大家猜錯的是其中的兩個容量是相仿,雖然是不同外表但容量是一樣的。 賢徒們,大家從這當中明白到了什麼?(檀馥經理:看到表象未能察覺)賢徒們,積極的人總是能夠表現積極,被動的人就習慣被動,明明大家都看到剛才的實驗心中都有想法,為何卻不敢開口、不敢分享?這樣大家要如何實際運作道務?誠如方才所講,一般大家總是習慣看到表面,就從外表下判斷而有意見,一看到表象就覺得是怎樣,但在下判斷及評論同時,大家有沒有看到內在?有沒有再進一步去證實,是不是如你們所想?賢徒們,當看到一件事、看到一個人,大家心裡可能會想你為什麼這樣做?你為什麼不這樣做,怎麼樣做不是更好嗎,會不會有這樣的想法?(會)那有這樣的想法之後呢?大家都是為了道務在著想,相信也不是為了自己在設想,所以,會有意見、會有想法,這沒有不好。但會不會在無形中落入了,說都很會說,用嘴巴技術指導,講很容易,看起來是很慈悲的行為,但有沒有實際慈悲的作為?修辦既然不是為了自己,那麼是為了誰?不為自己的同時,身為仁者是否能真的無敵呢? 賢徒們,仁者無敵,在知與行是必須要合一,並且是要學以致其用,仁心仁行所行才能無敵。既然是說修辦道,那麼,修是修誰?辦是辦到哪裡?辦道就是要讓其他的人能知道,所以講修辦道而不是辦修道!大家第一眼所看到的,不應該只是一昧的看到別人而評論別人,是要先看到自己、返照自己,推己及人,道才有辦法推展得更寬廣。賢徒們,大家切記,勿見人而不見己啊!行道的責任沒有誰多誰寡,誰輕誰重,所以,為前在後退後超前,不論前後都要不違如然,才有辦法共同鋪造出使更多云云眾生能上岸的天堂路。 賢徒們,大家修辦道的希望是什麼?大家所希望的是什麼?(眾皆無回應)一定都是希望道務能夠更宏展,大家都希望每一位能夠更知道、悟道、明道、成道,是不是?(是)那麼為何這樣的希望,大家回答不出來?為師希望大家能夠提出,就像一開始為師說需要幾位經理,大家卻都能夠站出來的那個勇氣,給予自己能夠去作更多事情的信心。希望的達成,聖職人人當然是責無旁貨,各位經理,就要由你們帶來希望,可以嗎?(可以)那為師就說到這裡。 濟公古佛慈示: (晚上八點,濟公古佛再度臨壇) 各位賢士,大家還記不記得老納早上講的什麼?大樹怎麼樣?還有沒有其他?各位賢士,大家來今天是要做什麼的?如果只是像這樣子坐在這裡聽課,那仙佛今天來說這麼多是要做什麼的?仙佛問大家,但是都沒有人要回答。(趙申)除了趙申經理以外,在座的大家呢?難道大家都不是班員嗎?(馳傳)還有呢?(趙申)各位賢士,今天上了一整天的九蓮聖經,所謂研經不如行經,那在大家身上本來俱足的經要如何行?(朝聖)還有沒有人要回答?(羅清標)所以坐著聽課就是你們的本份嗎?像這樣子真的有把真理吸收進去嗎?各位賢士,大樹是讓人家能夠遮陽遮蔭的地方,但是卻為什麼不能夠做到為人之依靠啊?(馳傳)坤道呢?(檀華) 提筆:「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是以天堂地獄隨人心之開闔,非關人言也。」各位賢士,上天給予大家的養份、生長的需要都相同,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有些人能夠探出縫隙、冒出新枝,但有些人長出來的枝幹,讓人家不敢靠近? 再提筆:「日月相推,四時生焉,生生不息,之謂德也,故學為明理,戒欲培德。是以博學至誠,菩薩之行,博學不誠,雖智是愚,遠乎本真。」各位賢士,既然是九蓮聖經上的,那有沒有發現到什麼?(潔曦)還有沒有不一樣的?(檀馥)還有嗎?(龍瑞)所以剛剛有沒有發現哪裡不一樣?(龍瑞)都沒有了嗎?(正行)還有沒有啊? 各位賢士,人人九蓮經,但是希望大家能夠知經研經還要能行經,是經也是心,不要當一個知解僧啊!今天仙佛一再又一再的提醒大家什麼?希望大家也能夠好好體悟,否則就算仙佛想要幫助你們,也不知道要如何幫,知道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