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看見未來

2019-10-18 19:00:19

-歸真-

有一名登山冒險家,受某富翁高價重託,要到高山峻嶺的頂峰尋找奇花異珍,於是,他籌畫詳細,裝備齊全,一切預備妥當,就此上路;經過重重險阻,避過猛獸怪禽,挑戰天候、體能,歷經萬難,傷痕累累。

終於,他就要攻頂了,這是最難的一關。他掙扎著,帶著氧氣,困難的呼吸,攀爬著,踏上頂峰。在喜悅的同時,他環顧四周,卻突然發現,這座山根本不是他應該要爬的那座山,可是他己經沒有多餘的力氣了。

試想,這世間有多少人,為了追求名利地位費盡一生,到最後兩手空空回去;又有多少位修道人雖知要修道,卻病急亂投醫,找錯了祖師,到最後還是白忙一場,不知人生的意義為何?

弟子後學又想到這次的經理堂主精研班第二次班會中,有禮節學科考試,當考完後對答案時,很多同修,也包含弟子後學在內都會罵自己是猪頭,這題明明會呀,為何當時選錯答案,仔細推敲後發現,原來是被境所轉了,往往是題目沒看清楚或是答案沒看清楚,所以選錯了,但真的是被境所轉嗎,終究還是自己的中心思想未建全才會選錯,所以不要看小小一點無傷大雅的小缺失,書經云:「不矜細行,終累大德啊!」

所以修道也是一樣,我們當初為何要來修道,以及修道的初發心是否還在,唯有「持恆」才能達到目標,才有未來,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啊!所以什麼是「眸」呢,眸就是黑眼珠的意思,回眸就是要能迴光返照,不要忘卻了那顆赤誠的心。祖師大人慈悲開示:「迴光返照,佛祖那裡生」

一、迴光返照,佛祖那裡生
在迴光返照的時候,我們照見了什麼,祖師大人在家書裏有開示:「修道在於向內善化」。什麼是向內善化?就是天理對人心,能夠真正把真良心顯現,就是性心身一貫流行。

濟公古佛慈悲開示:「修道的不容易,在於要承認自己的不是,承認自己的不對,承認自己的過失,這是修道的第一步」。我們常常看見別人眼中有刺,卻不見自己眼中有樑木,看到別人的缺失就無限的放大,對於自己的過錯卻是找種種的藉口來解脫,這就是我執,所以才不能夠解脫,因此為什麼需要來修道。

老祖師大人慈悲開示:「道不必修,因心染故修」。道是圓滿無缺的,我們身上就是具足了那個圓滿無缺的良心本性,那為什麼要修道呢?是因人心的染著,所以才需要來修,是要修改我們的毛病、脾氣,把原本不應屬於我們的毛病、脾氣去除。

所以老祖師大人在九蓮聖經朕兆品第七十七慈悲開示:「平則萬物生,缺則萬物殙,去缺取平,可以長久。」萬物都是具足了與老娘相同的一理,所以才得以生存,是平等不二的,如果缺少了那一理,則無法存在,能去除不屬於我們的心物,補足我們所欠缺的,流於心一切平等,性率於心而暢於身,則能與虛空同體在耳。

所以迴光返照就是在找到真正的自己就是「自覺」,六祖惠能祖師曾經慈悲開示:「覺本非覺,所以自覺就是把自己的迷與亡找出來,唯有如此,才不至於以盲導盲,此乃其重要性之所在」。為什麼需要迴光返照,就是因為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萬物統體之真宰,所以才向外求佛覓佛,萬劫不見佛,人就是因為不知「中」,所以才會處於陰陽五行之中,隨著五蘊之「色、受、想、行、識」受生輪轉不停。如何能知中呢?大家都明白,唯有了解並且成功走過的的人才能指引我們明路,也就是一定要知道的人才能給予我們指引正確的方向,那就是天命明師,所以天命明師的尊貴就是因為天命明師是修子性命是修子的生機,唯有跟隨住世祖師,了解「無始自然清淨本源」流於心並暢於身,這就是所謂的佛出世,也就是我們的自身佛顯露出來了。

老祖師大人於九蓮聖經出世品第十三慈悲開示:「出世須從入世求,不離世間人道由,本覺如如直流露,何須更要出世修」,要顯露佛性當然就是要在這地球天啊,因為地球天是個煉佛所,所以要能如如流行本覺亦何須要出世修道呢?有人的地方就有佛。所以佛祖那裏生呢?老祖師大人慈悲開示:「在前之象便是道,障礙之事皆菩提。

二、在前之象便是道,障礙之事皆菩提
老祖師大人慈悲開示:「在前之象便是道,障礙之事皆菩提」。我們所見的一切皆是道的化育,連我們自身也是一樣,但我們所思所行是否也能像道一樣的率性直流通呢?常常我們只會從自己的角度去看事情,卻忘了事情的多面性。有一則笑話與大家分享:

有個小學生,家裏是開花店的。因此,自然科老師認為,這個學生對於季節遞嬗,時令變化一定會特別有感覺,就在課堂上問他:「一年有幾季?」此生大聲答道:「兩季!」老師生氣大罵:「胡說……..!」學生答道:「明明就是只有淡季跟旺季嘛!」

這雖然是個笑話,但也發人深省,這個學生答錯了嗎?他是答錯了,也答對了,只是他的回答與老師的標準答案不同而已。每個人對事情都是從自己的角度發出獨特的見解。標準答案只是陷入思考的死角,反之不同的答案能顯出多元的看法與啟發。老祖師大人慈悲開示:「開悟與萬物無距離」,我們來修道,就是要能與萬物無距離,要能知天順命,人立於天地之中,就是要能「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人因為心被矇蔽了,所以不了解天地真理,所以上天才派明師來世間傳道,讓我們了解天地之道,並且把天地的真理闡揚給不知道的人了解。就像一則數學公式,它也是有一條原理原則,這就像是「道」一樣,當衪在運用時變化萬千,就像是在演繹出多元的形態一樣,這就是一理散萬殊,當統歸回來就是一個原理,就像是歸納法的原點,所有的都是在證明這個原點,這就像是萬殊歸一本,天地之間就是因為有此常而不變,變而有常的「道」所以才能長而久。

老祖師大人在九蓮聖經道統品第四慈悲開示:「天失一無以清,將恐裂。地失一無以寧,將恐壞。神失一無以靈,將恐歇。谷失一無以盈,將恐竭。萬物失一無以生,將恐滅。修道失一則失道統無以證,將恐墜。故得其根以生,失其根無以生,將恐滅。」天如果失道,則無法澄澈,地失道則無法寧靜,神失道則無有靈性,谷失道則無法承載,萬物失道則無法生存,修道若無天命祖師為依昄的話,則落空,所以萬事萬物皆是道的化育,皆有道的存在,我們怎可不了解道呢?所以講師們在台上講課,無論是講專題或是經典都是離不開這「一」理。而我們在這地球天中總是會遇到許多的因緣聚合,無論做什麼事業,在社會都脫離不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人之間關係要圓滿不容易,因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個性與執著,所以老祖師大人慈悲開示:「克小體圓滿大體」,論語: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所以修辦道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能時時迴光返照,反省、克己、進而圓滿大體。大家都是道所化育的,各有不同的型態,不必計較太多,只要合於道,以禮相待,自然能圓滿。祖師大人慈悲開示:「好的改變即是提昇。接受真理『實在現之』是曰:『迅速佛化之捷徑』」。所以不要怕改變,只要是循著真理而行,像月亮完全的把太陽的光返照出來,就是實在現之,就是在實證我們所懂的真理。祖師大人慈悲開示:「把困難當成是充實的機會」。想要跨越生命中的障礙,達成某種程度的突破,往真善美的目標邁進,也需要有「放下自我(執著)」的智慧與勇氣。在改變當中可能會遇到困境,但是我們有老娘給我們的智慧,可以去應事化境,沒有什麼是困難的,這就是菩提心了,也無菩提之名。

在非洲有一種魚,只要是有地盤的雄魚,身上必定有鮮豔的色彩、黑色的條紋,還有黑眼線,牠們在湖底泥淖的地盤中游進游出、勾引異性不可一世;相反的,若沒有地盤的雄魚,身上則披著和環境相近的保護色,連偷偷潛入別人的領域交配都不敢。研究人員發現,有地盤的雄魚,大腦中分泌性荷爾蒙的神經元,是無地盤者的八倍大。但是若將兩種魚的地位對掉,原來無地盤的雄魚,神經元不到一週就可以脹到原來的八倍大,身上也會現出條紋,擺出十足架式準備去勾引雌魚了。在生物界,「位子換了,腦袋也會換」是通則,為什麼原來沒有地盤的雄魚在換了地位後也能生出鮮豔的色彩還有黑色的條紋,還有黑眼線,他也不是不能長出這些來啊,為什麼呢?這也像我們剛所說的這雄魚本自具足這些條件,但是因為怯步,被自己的心所障礙了,所以無法長出鮮豔的顏色及條紋,相對我們自身,最大的敵人是不是也是自己呢?往往很多事尚未去做時就自我設限。所以觀音佛母慈悲開示要「學中做,做中學」。

三、學中做,做中學
很多人都認為要學到一個程度才能去做,可是觀音佛母開示我們,要學中做,做中學,什麼是學中做,做中學呢?就好像開車一樣,要取得駕照一定要考筆試也就是考交通規則,也就是學科,還要考路考,也就是術科,如果考過了筆試及路考後,真的能夠上路實駕嗎?當然是可以啊!拿到駕照了有車怎麼不能開呢?只是熟練度的問題而已啊!如果一直不敢去開就不會有上路的一天,只有放心的把所學用出來,再從實際道路駕駛中去學習經驗,就能夠愈開愈好啦;同樣的就好像我們在道場當中學道理一樣,我們把佛規及道理了解透徹之後,在日常生活中與人交接之時,自然流暢出來,做錯了就改正,在不斷的改正中更了解真理,所以老祖師大人慈悲開示:「遇著就知」。

在生活中體悟真理,能將餘習去除,把原本不屬於我們該有的毛病脾氣去除,所以同修、前輩及家人、朋友的支持更是我們的動力,就像「雁行理論」一樣,如果只有用自己的翅膀飛行是飛不遠的,當每一隻雁鳥展翅拍打時,其他的雁鳥立刻跟進,整個鳥群就能抬升,借著「人」字型隊伍,整個雁群比每隻雁鳥單飛時,至少增加了七十一個百分比的飛行距離,所以與擁有相同目標的人同行,能更快速更容易達到目的地,因為彼此之間能互相推動,願意接受他人的協助,也願意協助他人,是成功與否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們在道場中每種工作都要學習,這樣才能與同修們同心協力,互助合作,也才能返本還原,隨師轉輪。 

四、返本還原,隨師轉輪
道德經反覆章第四十:「返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就是這樣返覆旋轉的,老祖師大人慈悲開示:「道的至靜,到了靜極時必能反靜而動,道的作用是柔和無傷的,天下萬物皆是道之動而後生出來的,所以有名萬物之母,一切有形象之物,皆是由無形之道所生的」。九蓮聖經道統品第四:「天地往復則常,七日來復,天行致常,復見天地之心,修道同致其道,大同之世見矣。」所以天地往復之道也是依循著中道往復恆常,所以中庸裏有一句說到:「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意思是說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今天下」應一體同行實踐古聖君之禮制,「車同軌」就是所有的車都是一樣,行走車之軌道,引喻要遵照古聖行仁政之軌道,「書同文」,簡單的說就是古聖的經典無不是同出而異名,為使人人明理,求真知同行,世界才能大同。「行同倫」則是人性本份應行之事。所以我們除了要能還本還原,能知來時路之外,更要隨師轉輪。

社會上說:「孩子是未來的主人翁」,我們道場的未來就是「薪芽」,在我們還不明白真理是,也是前輩們一步一步牽教出來的,而我們是否也能把前輩所教導我們的真理,無私的照印在這些薪芽身上呢?這就是我們所要做的。以一則故事做為結論跟大家分享:

在某一個鎮上,有一位富有的老太太,她生平樂善好施,很受鎮上人民的喜愛。
鎮上有一間廟寺,老太太每天總要到廟裏燒香拜佛,而且總是對佛禱告著:「佛啊!我是誠天誠意信仰您的,您要保佑我一家大小平安;我年紀已是一大把了,看您什麼時候接我去,我就馬上跟你去,阿彌陀佛!」
這位老太太自始至終都是如此祈禱著,這些祈禱的話語也就成為老太太的口頭禪了。
再說,廟寺有一位小和尚「了空」,很喜歡惡作劇。有一天,老太太又來燒香拜佛,嘴裏禱告的又是原來的那一番話;這時,小和尚已躱在佛相的後面,當老太太禱告完後,小和尚便開口說:「老太太哦!我什麼時候接你回去,你真的可以跟我去嗎?」老太太答:「是的」「那麼我今晚就接你回去!」此時,老太太驚叫一聲,就昏過去不省人事了。

此則趣談很明顯的在說一般人的通病,心口不一、言過其行。老太太嘴裏雖然講著隨時等候佛的接引,但真正要馬上接引她走時,却不是這麼一回事。所以老祖大人才會慈悲開示我們:「遇著才知」,古聖仙哲也告訴我們「說一丈,不如行一尺」、「誦經不如講經,講經不如依經行」等。

我們現在真的非常幸運,能得遇住世祖師開示真理讓我們了解,我們時時都沐浴在聖人的真理之中,但最重要的是要去行出來,所以祖師大人慈悲開示:「時之初發心即佛行日,貴在恆」,惟有持恆,才能看見未來,也才能在我們回眸返照來時路時,「道.德.經」一貫無有偏差,隨著師的腳步,隨師轉輪,開創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