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悟、行
2019-10-18 16:16:57
在修辦道的過程之中,為什麼要不斷的參加班會?我們知道嗎? 因為每個班會都是真理的補給站,心靈的滋養處;我們從開釋道義,三寶,各型班會‧‧‧直到現在,請問所聽所聞是否都曾留在心底?每次班會之後是否都有新的體悟和心靈的昇華?所知所懂是否都有在做?自己這樣想過之後,不禁汗顏,故而給自己「聽、悟、行」這樣的自我期許,希望大家閱讀之後也能夠有所收穫。 一、 聽 1、 聽的真諦: 用耳聽?用心聽?在充滿聲音的世界裡,什麼是我們最熟悉的聲音?是內在?是外在?我們最熟悉的聲音就是來自心底的聲音,一個時常勸戒我們的聲音,即自我反省的聲音。84春季先佛班圓性佛尊:「要修道就不要替自己找藉口,切切實實反省自己的心念,自己的心想什麼?做什麼?」「一切要依真理來衛心,以真理來反觀自省。」 老祖師大人:「唯反觀自省,昇華之道也。」 是否因幾句讚美而忘了檢討自己?是否因幾句批評就嗔恨對方而忘了檢討自己?前賢請我們來參班,我們是否心存感恩?抑或是想說再怎麼聽都是這些,而忘了檢討自己是否做到了?班會結束後是否有新的體會?未來該如何做?‧‧‧這些自我反省的功夫,須靠自己訓練、培養,才能真正使自己昇華,故聽的真諦:「傾聽來自內心的聲音」。 2、 聽的藝術: 藝術:百家技藝的總稱。可說是超越技術層面,內涵心靈之美的技藝。有一種心最美、最藝術│禪心最美;這個禪不是參禪打坐的禪,而是生活禪,如古代禪師們的一言一語,一舉一動時常令人會心一笑,那個會心的是誰?微笑的人是誰?為什麼會笑?因為我們都有這顆很美的禪心,最單純的心。1996印尼仙佛班,圓性佛尊:「觀音者,明察無聲之聲,心聲也。」簡言之,即是將參班所得,生活所悟,轉換成自我觀照,自我反省的聲音,讓自己有所成長、突破、昇華。所以聽的藝術:「明察無聲之聲」聽者,不但要傾聽,且要明察,否則聽而不聞,豈不枉然。 二、悟 1、悟的本質: 悟者,“忄的我”,此忄非心,直心才能毫無造作,才能順乎自然,才能合於道,所謂直心不是一般的「土直」,「直腸子」,雖然這種人比較無心機,好相處,但容易傷人,人與人間不夠圓滿,故稱「土直」。如何能直心直行?去〝私心〞也,因無私故不為私情所迷惑,不為外物所奴役,不會偏離真理則能知足常樂,且樂在道中│何樂?開悟解脫故樂;院長大人:「樂道的滋味如何?」〈好幸福〉圓性佛尊:「人之難解脫者,何以故?我執之故也;執相者,私心之故也,非相著心,心執相也,心有私,故不能離相。」〈相者,人、我、眾生、壽者、色、空、功德、開悟等相〉為私、為相所縛,何能樂道哉?因此,要了解自己的心是直心或私心該如何做呢?還是一句話:自我反省,所以悟的本質:「自我觀照的功夫」以真理觀照內外,才能有所體悟。 2、生活中的體悟: 道在哪裡?何處是道?何處不是道?這是我們學道的過程中時常遇到的問題,在民國七十七年左右,濟誠副道長家設佛堂,後學初次看到老祖師的一對墨寶:「翠竹黃花會心即道 行雲流水觸目皆禪」當時歡喜莫名,內心讚嘆的想:「是啊!生活中哪裡沒有道,何處不是禪,能夠活在其中真好。」直到集賢法會回來後,後學再回想這副聯時,已經高興不起來了,反而有些惶恐?因為心底的聲音在問自己:「翠竹黃花會心即道,你會心了嗎?行雲流水觸目皆禪,它在告訴你什麼?」自己竟無法回答,但也因此而知自己的不足,所以勉勵自己要更加用心去體悟生活,去體會道的化育,道的流行。所以,拿出我們的真心,用我們的赤子之心,在沒有對待中去體會和感受,一定會有所得的;有一天,律宗的有源律師去請教禪宗的大珠慧海禪師說:『和尚,您修道是否有秘密用功的法門。』 大珠慧海禪師答曰:『有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密行。』 有源律師:『請教您是怎樣秘密用功的呢?』 禪師:『肚子餓時吃飯,身體睏時睡覺。』 禪師:『不同、不同。』律師:『可是一般人的生活也都要吃飯睡覺,難道與禪師的用功相同嗎?』 律師:『何處不同。』 禪師:『一般人吃飯百般挑剔,好吃則吃太多,不好吃則起嗔恨不吃,該睡覺時卻不睡,胡思亂想,千般計較。』 想一想,我們是否還有聖事凡事的分別心,對待心,到佛堂才有道嗎?吃與睡難道不是道嗎?生活處處中節,這就是修行者的風範,其實,生活就是道的流行,不是嗎?生活中的體悟:「時時用心,處處用心」 3、溫故而知新: 故:已知的知識和道理;新:新的體會和心得。 溫故而知新:「從舊有的當中,得到新的領悟。」相同的事物、道理,因環境、時間、心境、看法、角度等的不同,就可能有不同的解釋,不能一直執著於所知、所認為的。 九蓮聖經理法品第八十六:「四因是非非是非。」四因(人、事、時、地) 是非:人為的界定。四因之中任一個改變都可能產生不同的是非對錯,∴是非是不長久的、充滿不確定性的,因此是非非是非,是要我們「了解是非而不落入是非當中」。若執於其中,自己則成為是非人了。正因為四因不斷改變,因此絕對不可自滿,認為自己都懂了,再怎麼聽也是這些,這是非常危險的,一但自滿便不再精進,便是退步的開始,須知「每一個道理都有無限多層的意義和觀點」,時常參班就是要讓自己增廣視野,精進再精進,所以知新而溫故:「由新的領悟中,照見了舊有未悟的道理,而有更深的體會。」 三、行 1、自我的突破: 雖然明白了如何傾聽,了解了時時用心體悟,但若所知、所悟不能化為實際行動,那還是不夠圓滿。老祖師曾開示:「若是知而不行,只是一個知解僧徒,要明心見性仍需要經過證悟才行。」證悟即是以實際行動去印證所知所懂,也就是說:「只有實踐才能實證」。既然實踐如此重要,我們該如何做呢?最重要的就是自我的突破。 我們常常被自己既有的想法和觀念所束縛,也就是自我的執著太深,所以必須一方面多聽真理,一方面自我觀照,了解自己所執為何,進而拿出勇氣去實踐、去突破,每突破一層便昇華一層,一次的突破即是一次的開悟,經由不斷的小開悟,進而邁向大澈大悟的境地。 突破兩字不難寫,但卻是我們昇墜的關鍵,且要做到突破兩字,除了要有智慧以外,還需要很大的勇氣,而最困難的地方就是「跨出第一步前的掙扎」,因為跨出去之前總是有太多理由,太多考慮使我們踏不出去,其實這些理由與考慮都是自己綁自己的繩索。 善財童子:「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假想敵永遠比實際的敵人還要可怕。」〈清口前的掙扎即是如此〉其實只要跨出了第一步,就如同刀子剖竹子一樣,可以一刀直下,毫無阻礙;若不能,就好比拿著刀子在竹子前面,想著竹子如何難剖一樣,永遠不能成功。願大家都能突破自我,邁向成就之路。 2、任重道遠,死而不已: 論語泰伯篇:「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士:君子。 老祖師:「說得到又做得到的,才是真君子。」所以我們必須說得到又做得到,才是真修辦道者;修辦道者以弘揚三盤為己任,豈不重乎?蓋棺方能論定,豈不遠乎?既知自己任重而道遠,就應該做好心理建設,培養自己的毅力,也就是持恆的功夫。 老祖師:「持恆就是要有耐心,貫徹始終。」 我們一方面依循真理勇敢的走向未來,一方面在踏實的腳步中實踐真理,真理越是入心,越能自在的行道,這個時候便無任重之想,亦無道遠之念,因為所行所為,都只是盡我們的本份而已,如此,持恆也不必用功夫了! 四、開啟聽、悟、行的一貫作業系統: 聽:吸收 悟:消化 行:具體的表現 在修辦道的這條路上,要有所成就,有所昇華,就必須不斷的自動執行這個系統,這是 上天賜給我們成佛的條件,只有善用這個系統,才不辜負上天降道之恩,祖師賜列門牆之德。 您開啟了嗎?讓我們彼此共同勉勵! 澄澤 2011-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