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探討系列之二 佛教的頓教探討

2021-04-03 21:25:23

一般的教化中,所提到的【苦】、【業】、或其他種種【雜念】,其實並不存在於自性之中,那都是我們的心在懼怕中所引發出來的妄念,是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感觀世界的產物,並不是《自性》或《真我》生發出的心聲。

身、口、意「三業」,十惡業是業障,十善業也是業障。所以六祖惠能為惠明說法云:「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不思善,不思惡,不是不明善惡,而是行善不貪功圖報,除惡不記仇懷恨。善業和惡業,都是捆綁我們的業障,那都是我們心生【貪】、【嗔】、【癡】三毒而引起的妄念。

如果心中執着【戒】、【定】、【慧】不放,不断的下功夫,反而被識心綁住了,無法見得我們的自性。其實,【戒定慧】在自性的自然流暢中並不存在,嚴格來說,【戒】、【定】、【慧】是修道人心中的執着,習以為常之後,反而會形成修道的障礙。

【真實故事】:蘇東坡有一天作了首詩:「稽首天外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穩坐紫金蓮。」吩咐書童過江交給佛印。佛印看了之後,批了两個字:「放屁!」蘇東坡不服,第二天過了江,想和佛印理論。佛印早已在大門上貼了一張字條,寫了两句話:「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八風: 利、衰、毁、譽、稱、譏,苦、樂。)

談到【禪定静坐】,昔日馬祖道一,自幼出家,至南嶽去參禪,精勤打坐。住持懷讓大師見其根基深厚,一日問他:「你來寺修禪,整日坐禪,究竟為了什麼?」馬祖道一答道:「想成佛。」懷讓住持便去拿了一塊磚頭,放在馬祖身旁,猛磨不停。

馬祖不解,好奇地問:「請問師父磨磚何用?」師答:「磨磚成鏡。」馬祖吃驚地問:「磨磚怎能成鏡?」師:「磨磚不能成鏡,你一味打坐豈能成佛?」馬祖:「那我該如何修鍊呢?」懷讓住持應機點化:「擧個例吧!像牛拉車,車子停了,你認為是要打車呢?還是打牛呢?」打車是在那套禪定静坐的法則上下功夫,打牛是直指自性,讓自己的自性自然流暢。

金剛經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喩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當我們明心見性心,領悟見到自性的本來面目,會很自然的捨去一切在過程中,引度我們上岸的舟筏,捨去一切心中所執着的漸修法門,讓自性自然流暢!

六祖壇經行由品第一有云:「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自俱足!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六祖惠能:「菩提自性,本自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六祖惠能:「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

六祖壇經懺悔品第六:吾有一無相頌,若能誦持,言下令汝積劫迷罪一時消滅。頌曰:「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擬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但向心中除罪緣,各自性中真懺悔。忽悟大乘真懺悔,除邪行正即無罪;學道常於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吾祖唯傳此頓法,普願見性同一體;若欲當來覓法身,離諸法相心中洗。努力自見莫悠悠!後念忽絶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見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 六祖壇經行由品第一

神秀之偈:「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祖已知神秀入門未得,不見自性。…………..云:『但留此偈,與人誦持,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令門人炷香禮敬,盡誦此偈,即得見性,門人誦偈,皆歎善哉。

五祖弘忍向神秀開示曰:「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

神秀所作的偈,五祖弘忍令門人炷香禮敬,盡誦此偈,是鼓勵門人以漸修的法門,逐漸提昇入門。

*** 六祖壇經行由品第一

六祖惠能之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五祖弘忍潛至碓坊,以杖擊碓三下而去,六祖惠能即會祖意,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心法及衣缽,云:汝為第六代祖,善自護念,廣度有情,流布將來,無令斷絕。」

惠能所作的偈,五祖弘忍見已頓悟,所以傳授心法及衣缽,並傳祖位。

*** 圓普老祖師之偈:

「本無菩提名,明鏡怎可稱,既然無一物,何來塵埃生。」

這是,一代宗師的佛性自然流暢。

總之,在人人都本自俱足的佛性中,没有分别執着的妄想,不須戒定等有為的功夫,只要放下一切,一心清静,讓自己的自性自然流暢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