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蓮鼎薪志輔隊2012教育訓練記實(上)
公元2012年3月17日-18日(歲次壬辰二月二十五-二十六日)
紀錄:融瀅、許惠珍、張儷馨
11:30-11:40點名班開始 11:30-11:40 鼎薪志教唱-濟澈經理(略) 11:40-12:00開班致詞(白梅總理道長) 一年一度的教育訓練又來了,每年都有新面孔的加入,今天第一次來的請站起來(大家熱烈鼓掌)。 一年一度的教育訓練到底要給我們什麼震撼教育,大家應該都有接到課程表,從課程表可以推斷今年有別於以往的訓練,將運用不同的模式讓每一位都能再往上提昇;在每個階層角落都要實踐真理,這次的不一樣,是要讓每一位學員都能更加的深入,進到真理的領域去學習、體會,相信這樣的課程有助於大家在各方面的成長。 今年二月初,生命探索教育的主角是林志良堂主,他的一生走了二十二年,那我們的一生要用多久的時間來走?在這條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都有一個方向,剛剛開班前,後學收到一份資料,是大家對志良的懷念,後學看了很感動,所以我們更應把握每一次可以學習的時間;每次教育訓練不管是聖職或組員,都有讓我們學習的空間,今天教育訓練是全面啟動的,而不是只有志輔隊的隊務而已,剛剛有提到培薪的工作是沒有分年齡的,但是年輕的一群是比較容易帶動其他年齡層的,在啟動各院機制的配合下,今天算是道盤中心的班會,可以更清楚的去看看修辦的功夫在哪裡,並啟發那不曾被自己發現的潛能,所以教育訓練不只在上課中,像剛剛為臻總道師提到的守佛燈,也是一個體驗的機會,唯有走過才會知道,所以每個環節都是讓我們領悟真理的好時機。 再者,提醒各位,我們七月份的夏令營,總籌、副總籌應該要開始啟動了,這些企劃的學習過程是很可貴的;接著八月份的教育訓練,去年我們在海外成立的第三期志輔隊有六十位的學員,培薪不分海內外、不分長老院,鼎薪誌不是只在志輔隊中運作,志輔隊是協助各院一起推動、一起成長,在海內外的教育訓練是要讓每一位鼎薪者發現自己的長才,進而握機每一個難得的殊勝因緣。 這次兩天的班會企劃講師很辛苦,尤其是為臻總道師、穆航總道師、常則副總道師,尤其是穆航總道師,這次探索教育的課程都是由她苦心籌畫的,志輔隊之前都是邀請講師來講課,但兩年前開始由志輔隊員的成員來學習擔綱演出,在這裡隨時準備著大舞台讓大家來展現,讓大家有機會落實所學、印證所學,廚房人員辛苦了。最後預祝大家能在這二天的訓練當中,收穫豐碩、法喜充滿。 12:00-13:00 午餐 13:00-15:00 多元化之課程表現方式—體驗教育實作(一)講師群:穆航總道師、鵬遠經理、林束堂主、蔡孟潔堂主一、引言(穆航總道師) 今天進行目標可以熟悉探索教育的基本理論,讓隊員能學會設計適合道場使用的探索教育活動。 探索教育,起源於1930年代德國教育家柯漢創建外展教育學校、最後在美國發揚光大。最傳統的探索教育,都是以戶外為主,高難度的登山、攀岩、繩索、高空彈跳、溯溪…等富冒險性、挑戰性的活動,目的是要讓大家挑戰自我。如今我們在佛堂玩體驗活動是改良後的模式!體驗教育範圍範很廣大,例如今天早上白梅總理道長所說,讓大家能體驗守佛燈,但今天要講的是探索教育,其之核心價值是要提高年輕人的意志力為主要考量,增加品格發展、身心發展、體驗活動、汲取經驗,就能提升素質,最後能夠成長。 (一)探索教育活動設計的分類: *教育類:帶來想法上的改變、產生新認知。 *發展類:為個人帶來改變、特別是以團體正向發展為主軸。 *治療類:以心理治療為主軸、改變個人行為和認知。 (二)探索教育設計的重點: *前導引言 *活動設計(規則+安全守則) *反思引導(5Q催化技巧) *結論 (三)探索教育在道場的運用: 探索教育的精神是一種教學方式,他讓學校老師有機會更新自己的教學技巧、展現創意及無限可能;使學生透過活動,去體驗、安心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展現創意思考突破限制,歸納出有價值的正向觀念。如果我們一成不變,我們就無法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所以在這高度變動的時代裡,一波波變動洶湧而來,我們不應變、只會被浪潮淹沒!但若我們能掌握浪潮的節奏,勇敢的站到浪頭上,不斷的超越,將會有所成長。 二、體驗教育之實作 體驗活動(一):見末忘本著象執理,自是自恃困頓之門(鵬遠經理) 活動一:五把尺、五支筆、五個籃子(放入五包衛生紙)、五個人; 請問大家看到幾個五? 很多時候,當我們看到眼前的事物,會以為就是這樣,其實不盡然! 每個人拿四種東西,本身又算一種,這樣算幾種? 剛才後學所講,有五個法寶,是從哪裡看到的呢? 我們都看到我們看得到的,「五」是哪裡的五? 其實當看到一件事,是否看到表象就以為是如此,其實不見得! 此涵意表示,當能用點線面去看待事情,很多事情的答案是一體兩面,如何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事情,值得大家可反思。 活動二: 1.活動過程中,所有成員都不可以說話。 2.若有問題必須舉手發問。 3.請所有道師,擔任保護班員的角色。 4.每位班員請戴上眼布。 活動開始後,現場將會佈下一個迷宮,用引導的方式讓大家能找到出口。 請各位體會,在看不到的過程中,該如何找到出口呢? 引導反思: 找不到出口,是否迷失了呢? 為何有人可以找到出口?為何有人無法走得出去呢?我們不要看到一個表現,就以為它就是真理的去執行。 陳子玄堂主,請問你為什麼沒有找到出口? 當沒有找到出口時,有沒有用其他方式,試著去尋找? 是不是當有人說,不能再有發問的機會了,就放棄了機會?為什麼不舉手?是否因為不夠積極的去面對、去承擔我們所面對的問題,反而只用著自己的想法去困頓了自己,卻沒有想過我們身邊有許多的前輩可以引導我們? 張銘閎堂主: 原本是想用自己的方式找出口,當覺得還可以走,就繼續走,聽到最後一次發問的機會,會覺得如果自己舉了手,別人就沒有發問的機會了。 曾添樹堂主: 後學不想浪費太多時間在尋找上,所以一直發問,因為人生有限。 賴慧璇經理: 後學的手是一直舉著,舉了之後被拒絕感到有點挫折,但是後學又再問一次,因為不想浪費時間想快點找到出口。 薛燕妮堂主: 其實後學覺得說握機很重要,很多時候會自己限在自己的框框裡走不出來,當前輩指導我們的時候要接受,因為這是我們在九蓮聖道住世祖師的門下最真貴的,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好處。 竟觀經理: 在生活上以及道場上會遇到類似的事情,但有很多事情不知道就要問,實際去做和理論會有一段差距,就像老祖師講過實與盡,我們要實實在在的去做。我們不懂就要去問,反觀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不懂的我們是否有去問前輩?很多東西在做的過程,如果不去問而以自以為的方式去做,反而會做錯了而不自知。 鵬遠經理:再反思—為何做任何事情,連細目都要一一的去提醒? 黃昱睿堂主: 會問問題很重要,但要問對問題,否則就會浪費了時間。 許瑍明堂主: 實際去做,做了有問題再去請教前輩,一件事情的出口,每個出口都不一樣,除了問對事情之外,還要親身力行去找,而問了之後有了方向才會有出口。 曾添樹堂主: 當有疑問就要打破沙鍋問到底,去克服自己的問題,去除心中盲點才能解決問題,並且要自己找到自己內心的問題,看是不是真的有把前輩的指示真正了解。 鵬遠經理: 當前輩給我們方向、給我們工作的時候,當有所不懂的我們是不是要問?穆航總道師曾經說過,要讓自已變成全方位的人才,這也是我們大家要學習的方向與目標。 奕梵經理: 我們繞了一圈摸索,對很多事情,重點在於自己到底想不想要,想要就要跟著成功的人的經驗,一定能找得到出口,所以要學習別人成功的經驗,不要怕機會有多少,包括修辦道也是如此。 研討(穆航總道師) 當後學邀請他們三位講師的時候,有先徵詢過隊長,他就說如果大家都不出來的話,就是我。但是後學在跟這三位隊員聯絡的時候,他們連思考都沒有就承擔下來了,非常值得敬佩。 剛才鵬遠經理是第一次用體驗教育的方式帶領大家,當然鵬遠經理有帶過很多的活動,這時間就要請問大家對於剛剛的活動有沒有什麼想法?其實後學在聽到這活動的時候就有很多的想法,在這活動的設計上其實沒有實體的出口,體驗教育就是將設計者的想法化為活動內容,剛剛像名閎就是為芸芸眾生的想法,瑍明跟我們說應該自己先摸索,不應該沒有摸索就先問,添樹說他不想浪費時間,大家的想法其實都不一樣,所以體驗教育沒有一定要按照講師的想法,也沒有所謂的對錯。 在我們自度度人的時候,自己先做,遇到困難的時候立刻就問,但是如果只有一個機會的時候,是自己要把握嗎?這其實都沒有對錯,假設今天我們還沒有明白真理的時候,我們會怎麼面對我們的人生?或許有些人很客氣完全都沒有舉手,但是生命真的短暫,這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要握機,去弄清楚,而且我們還有師在,所有的疑難雜症都可以獲得解答。 在修辦道的過程中或許會常常自以為是,用自己的想法做事,最後就會面臨那道困頓之門,當我們不能改變想法去突破的時候,就被困其中了。後學要請問大家在過程當中,有沒有什麼是您可以給的建議?或是有什麼想法可以再跟大家分享的? 奕梵經理:後學建議在學習的過程,如果大家很踴躍發言就可以把問題分成幾個區塊,例如:感情上的出口,工作上的出口…等。在帶活動其實不一定要這麼制式的發問問題,我們是不是有很多的方式去找到我們生活中的答案? 范誠忠前賢: 找出口,就像我們進來九蓮聖道,當前輩跟我們說往右,但是我們有可能已經分不清楚方向,所以我們要勇敢發問,要好好跟隨前輩,也很感謝主辦人。 穆航總道師: 後學要請大家自己想一想,在生命的過程中遇到問題的時候,遇到生命有困境的時候,通常您自己是用什麼方式去解決問題的?要找到生命的出口,就要勇於突破、勇於發問。去學習前輩的積極、慈悲、勇於發問、踏實的去做,那麼在大道普傳的過程中將可以勢如破竹。
15:20-18:00多元化之課程表現方式-體驗教育實作(二) 體驗活動(二):休休有容,無私共辦(林束堂主)活動規則: 1.十個人九顆球 2.不可手碰球,只能靠身體與前者將球夾著往前走 3.活動結束,大家共同來想想,為什麼有人可以成功的到達目地? 方穎經理: 每個隊員一步跟著一步,若有隊員慢了,就等他。 張銘閎堂主: 因為有一個共同的精神-團結的力量。為前在後,退後超前,不能自顧自的一直走,也要適時回頭去顧後者。 竟觀經理: 雖然每個人身高不一,但若有按身高排列,就會增加成功的機會。 林束堂主: 試想,在生活中、道場、職場,是否有類似的事情? 賴慧璇經理: 其實不論在道場上或在生活上都是一樣的道理,不可以自己往前走,當我們速度太快時,可能到半路就會遺漏了某些事物。而人為群居的動物,除了自己,也要顧到旁人,否則結果也許不能如預期的完成。 林束堂主: 活動過程中,有的人腳步較快,有的人較慢,在走的過程要觀前顧後!剛才氣球在打氣時,為何會破,就像我們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每一個人應該如何達成共識呢? 林雅絹堂主: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做事的態度,尤其觀念和腳步不見得一樣,有時要適時停下來、站在旁人的觀點去看事情。拿出自己的同理心,取中道,才能與他人共同去完成一件事。 衛志堂主: 後學體會到待人處事也要活潑應事,但活潑的定意,有些太過有些不及;在聖在凡能活潑應事,大家都可以是冠軍! 林束堂主: 做任何事都要對自己有信心,此也是經驗的累積。在活動中,每個人都放開心胸去包容他人,即使有不同的個性,大家還是能保持一條心。修辦亦如是,在這樣一個團體裡,當遇到別人有著不一樣的想法時,我們會起什麼樣的心呢?故調整自己是相當重要的。 祖師大人曾經慈悲開示過,我們要懂得饒恕別人。為什麼有時候人會常常拿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在計較、比較之下,所以就會覺得很悶,千萬別讓自己的心病了! 研討(穆航總道師) 在分享的帶動上,我們有很多進步的空間; 林束堂主所帶的活動,大家玩得很開心,但在活動的當下,想到的是什麼? 梁郡庭:要贏。 林雅絹堂主:如何不讓球掉了! 穆航總道師: 所以不論是否當下有沒有想那麼多,當活動進行時,每一組都是一個團隊,雖不是同長老院,但當大家組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完美的隊伍。當每個人都有道心,目標一致的想要去完成某件事,重點不是要贏,而是如何使命必達!如此三盤道務才能大宏展。 在人的一生當中,外在的條件本來就不平等,如同剛才有些隊裡,有的有三隻打氣筒,甚至有的打氣筒是壞的,但當要去達成使命時,其實沒有第二個想法,直接就是要去完成它,這就是初發心; 在活動中,大家的都很小心,不斷的在自動微調自己的腳步,那是因為大家沒有私心,願意將自己的步調放下、全獻,一心一意的想和大家一樣,大家一起回到終點。但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也能將這個活動的精神繼續延續下去,互相的抱容,互相鼓勵成長,尤其是在使命必達的過程中,而不是遇事就抱怨? 是否有班員想分享活動中,奇特的想法? 奕梵經理: 手上球的大小不一樣,就像每個人條件不一樣,就算對方的球很小,但還是要等等對方,將對方顧好! 穆航總道師: 大家再怎麼厲害,還是要互相的提攜,現實生活中也會有些事情做不好,或許也不是別人故意要這樣的。對應於修辦之中,要經常檢視自己是否有不足之處,除了自我要求精進成長之外,同時也要適時的協助他人。 同時我們也不要忘了,分享雖然很重要也很可貴,但也要清晰的整理自己的思緒,在這個真理的大道場,除了勇於表達之外,發表的言論也要力求合乎真理,此亦是教育訓練的重點之一。故活動除了讓自己有所反思之外,表達能力也要提升。 范誠忠前賢: 九蓮法船是由大家共同串連的,手中的球有大有小,就像前輩和後學間的關係,若前後能相承,球就不會掉下來。 穆航總道師: 引導反思時,體驗活動要很完美,也要有隱喻,如同范誠忠前賢提到的,氣球是一個連結,上下才能一貫;而這個連結不是活動結束就不見了,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此連結也必須是存在的。 體驗活動(三):能力所及無私相許,身不匿實盡經營(蔡孟潔堂主) 撕紙活動: 請大家拿一張紙,右上角撕一角,對折,右上角左下角撕掉,對折,撕右上左下,再對折,右邊的上中下撕掉,對折,中間左邊一點點撕掉,打開,少兩個步驟,點開玄關,上下一貫(弗)。 少了一個人,對不對?作佛是不是要人? 撕錯的請檢查,要不要再一次?大家要不要再給一次機會? 反思一: 我們來佛堂是要學什麼?沒錯,就是學作佛;但是還有人沒成佛,怎麼辦?再發一張紙給他。 我們現在有三個人沒有紙怎麼辦?有沒有其他紙可以給他? 還沒成功的前輩起立,我們現在請已經成功的前輩做示範。 請問大家在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 鍾青美堂主: 要每個步驟都做對,只要一有錯就沒有辦法成功了。在人生當中,要確立我們的方向,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反思二: 請問大家的佛有沒有都一樣?是什麼原因讓大家不一樣? 林雅絹堂主: 每個人撕的角度都不一樣,所以會不同。每個人做事情的方式都不太一樣,但是大家都想要成佛,都有一樣的目標,就會努力去做。 黃昱睿堂主: 最困難的到底是誰創造出來的這個弗的?這個紙是老母娘創造的。 林雅絹堂主: 其實後學一開始就折對,但是第二次錯,到第三次學完後,第四次還可以教人,就好像我們做事情,要效法正確的腳步,依循正道,如果中心思想正確就不會有所偏差。 天力經理: 在學佛的過程中,會做錯,就好像修道,我們不知道怎麼做的時候,就會依自己的角度做,但是做錯,前輩同修都會幫助我們如何成佛。 蔡孟潔堂主: 當我們發現自己不懂的時候,請問自己去摸,能摸的出來嗎?最好的方式是不是請問前輩? 請問潔曦經理是用什麼心態去幫助這位前輩? 潔曦經理: 其實沒有想太多,只是不想看到前輩在那邊罰站,所以過去示範一次之後,再讓前輩一個人完成。 順應經理: 其實做佛是非常逍遙自在,我們今天有做佛的機會要感謝前輩,那我們也要效法前輩的精神讓更多人可以成佛。 蔡孟潔堂主: 請問有沒有前輩想到不想再折了? 曾添樹堂主: 其實真的有,聽話照做對後學來講不太容易,後學喜歡深思,但是經過前輩指導之後,還是做到了。 蔡孟潔堂主: 其實我們身邊很多人在還未認識真理之前,通常都是以自我為中心,通常都會認為自己是對的,然而我們在活動中一再的給大家機會,因為我們有個心願是希望大家都可以成佛,為什麼成佛這麼重要,大家最近有看新聞嗎?禽流感、瘦肉精、地震、風災、水災,有太多的社會現象、人心不正,所以更應在真理下學習、導正。 反思三: 我們今天為什麼來到佛堂? 我們今天手上的佛是真正的佛嗎? 為什麼不是撕一撕就可以成佛? 陳子玄堂主: 要人去推動道務。 蔡孟潔堂主: 也像剛剛潔曦經理所說的:「我想都沒想,只是不想看到前輩在那邊罰站」,就是這個想都不想,所以跳出來協助他完成。但在很多時候,我們幫他幫得完嗎?應該要用真理去教導,直到行出來是合真理的行為為止。 但當看到同修還在不明理的時候怎麼辦?以後學來說,後學學生的家長癌症過世,小朋友就被強迫去遊覽車上賣東西,在我們身邊,有沒有人也是面臨這樣子的困境?我們應該要用什麼心態去面對?無動於衷代表我們自己本身還沒有達到,我們今天來到佛堂學習作佛,有很多前輩同修大家心連心一起互相扶持,這樣才有辦法朝著佛的目標邁進,真佛不會自惜生命,祂會選擇幫助群生,希望大家都能成佛。 逍遙道師: 這個活動其實也有另一個層次的道理,即是上下一貫。說的跟聽的人是不是一致,是不是零距離。 蔡孟潔堂主: 今天後學的題目是「能力所及無私相許,法身不匿實盡經營」。這也是說如果我們本身能做得到,那就要展現那個能,無私的去幫助他人,倘若是自身能力做不到,也可以想其他辦法,或許透過第三者來幫助他人,這就是法身不匿的實盡經營,也是成佛的心性所在,當然,在修辦過程中就是一種真理的累積,持續累積智慧的力量,就能給需要的人最大的幫助。 研討(穆航總道師) 從鵬遠經理、林束堂主到蔡孟潔堂主的帶動中,用意是藉由教育訓練來與大家互相的切磋與分享。 蔡孟潔堂主所帶動撕紙的活動,其實是一個隱喻的設計。在活動過程中,如果撕到最後都沒有成功撕成一個佛字,將會如何?會不會焦急了呢?對於每個人來說,任何事都會有某種程度的挑戰,但是否能堅持下去相當重要。對應於修辦學佛的過程當中,一個人能不能堅持到最後,態度與信念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今天撕一個「佛」字,試了三次不成功就要選擇放棄嗎?在座每個人的修辦功夫應該不只如此。 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活動中現場沒有紙了,難道沒有紙的同修可以因此而不用去做出這張佛字嗎?延伸而論,雖然這僅是個活動,但是也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懂得在別人有困境時,適時的伸出援手,讓大家都能作佛。 撕出這個「佛」字,其實和道場的佛規禮節相較起來還差很多;在九蓮聖道所成就的佛,是標準化的,關懷與慈悲是一致的,所做出來的禮節也是一致的,所以在同修共辦的過程當中,能願意付出自己、無私相許,力使一切有情盡登聖域佛土。 當我們堅持不退轉,一定能成佛,因為有住世祖師領導著。在道盤上所有真理的教育,如實的去做,就不會像今天撕不成那個佛字。撕不成那個佛字的原因也許是沒聽清楚怎麼撕,照應於修辦道之中,真理也要認真聽,突破自己,才能成長! 奕梵經理: 後學失敗了三次,第四次才成功,在活動中,其實到最後一定能撕成佛字,如同成佛七步天梯,只要是有一步一步的去做,就會完成。 范誠忠道親: 在今天的三個活動中,其實是有一貫性的,因為都是在述說著一步一步要帶領著大家走向正確的道路,同修共濟的過程是要互相扶持的,如此大家一起學做佛,才能有所成果。所以不管在道場或社會中,單獨一個人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如果自己不先動起來,也無法帶動別人。 穆航總道師: 今天的活動不是來看三位講師的帶動內容與方式,而是要藉著活動的過程讓個人能融入其中去體會那個無聲之聲的深遠涵意。 有時候傳達引導的過程,必須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去表達,為前之領導者,也要非常清楚的去表達與引導後賢。 綜合而論,今天課程的目標,是希望透過這樣的過程,使隊員有所成長。如果我們今天有一個可以設計探索教育活動的機會,那麼可以將真理融入其中,搭配活動的帶領方式,這就是多元化學習課程的特性。希望大家透過這樣的課程設計,能更加超越自己現在的樣子。 18:00-18:20以待天時(準備獻晚香) 18:20-19:00獻晚香 19:00-20:00晚餐 20:00-21:00鼎薪之夜(熱力卡啦ok) 21:00~ 班會暫時休息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