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釋密      經典寶藏


復有無量辟支無學,并其初心同來佛所,囑諸比丘,休夏自恣

2015-05-21 22:56:21

《經文:復有無量辟支無學,并其初心同來佛所,囑諸比丘,休夏自恣》


〔句解〕

復有無量辟支:還有無可計數的辟支佛。辟支佛就是出自無佛、無祖師之世,獨覺自修

自證,或遇緣而修,所證之果謂之辟支,因無得祖師之印證,無受教外別傳,不能上證

,是故雖證辟支,則非究竟之位。 

無學:為小乘四果之最上果。(阿羅漢)前三果有學(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 

  一、須陀洹果:聲聞乘,初入聖道之聖者,譯名入流、預流等,謂其人斷盡三界

                了預入聖道之法流,已至此境位者,稱謂得須陀洹果,是入聖者之

                下乘,未達本位也。

  二、斯陀含果:聲聞乘四果之一。是思惑斷盡之時得此果,思惑未斷盡時稱「斯陀

                」,斷盡時稱斯陀含果,含者,含果也。

  三、阿那含果:聞一,斷盡欲界見思惑之聖者,譯為不還不來之義,以斷盡見思

                曰得阿那含果,向此果修行者,稱「阿那含向」。

  四、阿羅漢果:聲聞乘,已斷盡三界見尼惑之聖者,阿那含向此果而修者,稱做

                羅漢向」。

以上四果,須陀洹謂「預流果」;斯陀含謂「一來果」;阿那含謂「不還果」;羅漢謂

「羅漢果」。

須陀洹乃初預聖道之法流,即斷盡三界見惑之位。

斯陀含乃斷欲界思惑,尚未斷三界,故尚須來欲界人間與天界受生一次,故曰「一來」。

阿那含為不還,不再還欲界受生,故曰不還。

阿羅漢為聲聞之極果,永入涅槃,已至超生了死之果,是故,無學不必學也,已達究竟故不必學。

并其初心:初心則無造作之心,俱有真誠之心。喻人之初,性本善之心。

同來佛所:一齊來到佛的地方。

囑諸比丘並非能常隨佛之比丘,因有辟支佛,故是附屬之比丘。

休夏:在夏天休事之時。

自恣:自願由同修來舉出自己所犯之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