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蓮聖經      經典寶藏


大衍品第十二

2025-01-26 22:59:17

復次道師陳樹仁,晉祖於北欖府,事畢,伏請開示周易上傳九章。
祖曰:易之奧也,變化無窮也,知之神也,雖稱萬經之母者,未之悟也。
修子立文字紙經翻轉,轉之又轉,萬劫不明,窮劫不見佛,非真經耳!
萬經之母眾指之謂易,吾曰不然,不如自具心經,自性良心經不外萬經之母耳!
道藏儒典,佛經三藏十二部,一切由心出,是故紙經非經,自性心經無名,紙經更非經,是以強言耳!
佛本非學,法亦非法,促其性暢其心而已,故名謂法,明自本性流之本心,性心一貫名謂佛,仁知之否?
仁曰:師尊慈悲,師母慈悲,願樂教誨。
祖曰:憶十餘年前,萬壽山下淨土法門一僧,造詣甚得諸眾,著作頗多,被邀入內,沙彌奉茗,談及佛法甚深法門欲度於吾同入淨土。
吾曰:吾倆談道,和尚奉水,飲雖止渴,水何無味?僧未悟,思之良久曰:其是不加茶茗故,沙彌不知加之,恕之恕之。
仁!其意云何?
仁曰:弟子不敏,師尊慈悲。
祖曰:六祖承命,匿於獵人隊中一十五載,後遇二僧論及風吹旛動,六祖破之非風動,非旛動,仁者心動,二僧開悟。
水之無味何怪沙彌未加茶茗,心若不動何以知其無味,是故心動無味耳!
是時,師母奉來杯水恭祖止渴曰:請師尊用水!
祖飲之復問曰:吾若問道,此水無味,汝當作何解?
母曰:祖知無味,則已矣!
祖曰:何以故?
母曰:大道本無言,吾若作答非道也,飲水知無味是味也。
大道作是言非常道,飲水無味若道不言,無味出自祖口,則祖自答,還可言者非祖師心法相印。
虛空豈有相否?虛空無相萬象具在,若了虛空故,若了水之無味耳! 
佛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迦葉微笑,師徒心心相印也;祖之談水,吾奉水,言行合心,還有何作答乎!
祖曰:晤!善哉!微笑。
母曰:晤!點頭微笑。
仁曰:是!是!微笑。
祖曰:大道雖契悟,心身須合一,若了無為故,無為無不為,易經理雖奧,不如現心經,心經各具有, 流行合自然,是佛是經,無佛無經,全是佛全是經,全非佛全非經。
母曰:時已不早,仁兒恭請易經上傳九章,請祖作解。
祖曰:真經非關文字言名,若以文字覓經,成道盡出博學。
古聖經書已合易,知書達理,經也;看經轉經,不執經用經,則已矣
易上傳九章,天地大衍之數也,求卦之法,可學不可執耳!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天奇一三五七九,地偶二四六八十,此陰陽所以為五也。
奇五相合二十有五,偶五相合三十,天地奇偶陰陽之數五十有五。
如是天地陰陽兩五,十位之數,推而演之,其變化無窮,若鬼神之德也。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
大演理數五十蓍竹,留一象徵無極一理,用其四十九而分二,以象天地兩儀也。
奇偶五十五而用五十者,以象天地五行,故減其五不用,是謂天地萬成五行居中。
掛一以象三。
蓍竹四十九分而成天地二策,取之地策一支掛之無名謂人,此象三才立矣!
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以扐。

天地二策以四而四分之,餘數扐以手指間,此象天地四時運行也。

以象閏。

右手取之天策,四而四數之,餘數掛之中指,此象三年有閏也。
五歲再閏。
左手取之地策,四而四數之,餘數掛之食指,此象五年兩閏也。
故再而後掛。
如是掛於左手蓍竹取出,非五則九,則成一變,天地策數,非四十則四十有四。
復以天地策合之,一理不動,再而順序如前行之,則成二變,非四則八。
復以天地策合之,如前行之,則成三變,非四則八。
如是天地合之,三十六者老陽,三十二者小陰,二十八者小陽,二十四者老陰,三變一爻,十八變六爻,而成一卦也。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
乾為九以乘四,三十六也,乘四以象四時。
三十六以乘六,二百一十六也,乘六以象每卦六爻。
坤之策,百四十有四。
坤為六以乘四,二十四也,乘四以象四時。
二十四以乘六,百四十有四也,乘六以象每卦六爻。
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
三百六十乾坤二策相加,一年之數耳!
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萬物之數也。
周易上下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陰陽各有一百九十二數。
陽九乘四,得之三十六,陰六乘四,得之二十四,各乘一百九十二,陰陽相加,萬有一千五百二十也,此當萬物之數也。
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
是以四而數之營求,可成易數之變化,三變一爻,十有八變成一卦,聖人畫八卦乃初成而已耳!
引而伸之,觸數而長之,天下之事畢矣!
八卦小成,推之伸之,繼而長之而成六十有四,再而三百八十有四,成以易之一書,天下事理盡在其中矣!
顯道神德行。
演易之道玄妙如神,非言之道證之顯之天下,如神玄德,充沛人間之行為耳!
是故可以酬神,可以祐神矣!
易之變化,可使人間往來覺悟,人生真諦,雖處人間,可以若神明之莫測也。
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明乎易之變化者,則明宇寰之有相無相神妙莫測造化耳!
樹仁!人心奇以學易,演易卜以求神妙,不知易在心中,向外覓求,於經打轉,誤事眾矣! 
欲知修道本無功夫,放下便是,心識淨盡,天理流行,用功去識,愈去愈縛,去其私我,執其真我,雖去是執。
十方如來,十方如去,做如如十方事,一旦豁然,人心通天理,功夫做何!
仁曰:成佛之道不在功夫,能放其心,能復本然,伏跪謝恩,作禮而回。